对于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这回的“尝鲜”有点特别,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没多久,企业就通过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实现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企业融资业务。这个念起来长得有点拗口的业务,原本需要提供出口发票融资需要的一大堆合同、发票、关单等相关资料,手续繁琐。如今,通过平台上的报关单真实性验证、融资超额验证等强大功能,从模板下载,制作表格,到批量上传核验,一笔融资从申请到受理仅需10分钟左右。
创新,是自贸区发展的关键。作为金融开放前沿阵地的自贸区,是金融创新比拼的大舞台。创新,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自成立起,园区就承担着改革开放、国际合作“试验田”的职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的“新身份”,让园区在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上有了发展新使命。
园区高地垒高创新起点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涵盖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金鸡湖商务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等功能区的核心区域。给力的政策支持、开放的金融环境、活力十足的产业集群……依托园区国家级开发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联动优势,苏州片区如何在创新高地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成为关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园区的金融类机构总数已达到966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160家。与此同时,园区还大力引进和培育总部型金融类机构,积极推动上海银行开发测试中心苏州分部、常熟农商行金融科技研发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国际结算苏州单证中心等金融机构功能性业务总部入驻园区。依托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园区不断夯实政策先发优势,金融创新也走在前列,包括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法人金融机构新设等金融创新政策成功落地,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等多项跨境政策创新和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在园区先行先试,并在苏州大市进行了复制和推广。同时,园区还在积极谋划新一届理事会拟争取政策,提出了包括新设中新合资公募基金公司等相关政策。
“苏州自贸片区的设立,打开了苏州和园区新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园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重任。”园区金融管理服务局副局长管震华告诉记者,苏州片区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资源活跃,结合产业特点和金融发展特色,围绕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将从推进金融领域开放、拓展金融跨境服务功能、提高企业跨境投融资和贸易便利化程度、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型经济能力等4个方面积极谋划金融开放创新举措。“例如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深入推进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等创新业务,依托并整合苏州片区跨境政策创新优势、苏州金融机构专业服务优势以及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优势,推动跨国公司在苏州片区设立包括财务结算中心在内的各类功能性总部;支持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自贸区创新发展,支持有能力的境内机构开展多种类型的对外投资,增强苏州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等,都大有可为。”
创新比拼彰显自贸区速度
起跑就是奔跑,开局就要冲刺。事实上,刚“满月”的自贸区苏州片区已经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功能创新等方面迸发出令人吃惊的发展激情。
8月26日,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就为苏州自贸片区客户办理了进口开证、单一窗口保函、出口交单、国际汇款、跨境人民币汇款、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8月27日,工、农、建、交等银行分别拿出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支持自贸区打造成为连接境内外客户、资金、产品、市场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昨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苏州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7家银行机构自贸片区支行,以及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等3家保险机构自贸片区支公司集中揭牌,加上前期已经完成揭牌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自贸片区支行,已有12家银行、保险机构成立了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专营机构。
与此同时,抢抓自贸区政策红利已成为共识。苏州工行第一时间成立自贸区金融服务推动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在服务效率提高方面,我们推出手机线上预约开户功能,在业务办理的便利简化方面,率先试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目前已为自贸区内的中小出口企业办理近10笔金额4000万美元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方面,还与海关合作,为自贸区内客户提供包括跨境收付、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一系列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行长邱亚光告诉记者,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生产力,苏州工行将着力打造好跨境金融业务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产品创新平台,像知识产权抵质押担保措施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多式联运提单质押融资等一系列创新业务都在筹措中。
交通银行是国有大行中唯一具有离岸牌照的银行,苏州交行把创新重点放在了充分利用离岸业务优势,打造自贸区内“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上。“我们将利用交银集团全牌照优势,推进区内创新集成、产业集群、空间集聚,积极满足自贸区客户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孟施何这样说。据了解,自8月26日以来,该行已先后走访了元禾控股、金红叶、金华盛、麦克维尔、中辰、惠皓等相关企业,自贸区内实现国际结算量近1亿美元、汇入汇出款6844万美元、结售汇1700万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3275万元。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自贸区企业,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农业银行苏州分行等率先推广对公移动综合开户,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和自动化交易处理,将开户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5分钟。苏州银行自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以来已新增区内本外币企业客户88户,为68户区内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投放了3亿元人民币,还为57家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交易服务,为83家客户办理269笔跨境结算,并为区内两家企业提供离岸业务支持。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等保险公司也加大了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聚焦前沿产业集群和科创产业风险保障需求,探索一体化风险解决方案与全生命周期“保险+服务”模式,并推动保险融入物流运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贸易环节,助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
科技提升创新“加速度”
细看创新成果和创新举措会发现,其中有一个最为亮眼的元素就是“科技”,借助科技支撑,创新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行长张伟煜在谈及自贸区“建行方案”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科技,“金融+科技结合起来,才能给出更多智慧方案。”他告诉记者,建设银行总行在苏州设立了跨境金融中心、投贷联中心等,为苏州分行创新服务自贸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落户于自贸区的建行大学苏州金融科技学院(苏州金融保险学院)能够积极开展金融科技、产教融合等新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让建行服务自贸区的“融资+融智”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借助优秀的高校资源、企业资源,共同研究探索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建设。”他还透露,年内建行还将在自贸区设立建信金融科技(苏州)公司,以“创新工厂”模式,探索智慧城市、智慧政府、信用苏州建设,为自贸区发展探索更多可能。事实上,建行苏州分行已经以“金融+科技”为主线,紧锣密鼓地拿出了不少服务举措,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的“不见面审批”到发挥“网络供应链融资”特长,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在先导性行业的产业链整体构建,探索“不见面融资”等,成绩斐然。
苏州交行也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通过线上系统优化,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优化客户额度申请和提款用款流程,提升客户体验,相继推出线上税融通、线上优贷通、线上抵押贷等产品。8月26日以来,交行在自贸区新增“互联网+”线上贷款3200万元,服务客户数60户。其中,纯信用的线上融资占比77.38%。华夏银行苏州分行则通过打造智慧风险管控,积极参与区域化征信平台建设,在企业融资扩面、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并融合数据科技,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在精准营销、智慧风控和高效运行等方面有所突破。
建立“关助融”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完善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助力进出口企业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融资成本,这是苏州自贸片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之一。这一为进出口企业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融资成本的举措,核心还在科技。来自园区海关的信息显示,多家银行共同参与的“关助融”项目将企业从海关获取的相关信用信息与苏州市企业征信数据有效融合,构建更全更广的企业融资分析数据池,进一步降低贷款或担保分析成本,提升企业在银行机构的信用贷款或保函额度。在大数据支持下,首批参与试点的6家企业已获得授信额度近5500万元。
“未来,到这里投资贸易更自由、更便利,政府服务更高效、更快捷。”这是9月1日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仪式上,不少参与企业的共同期许。当天,32家企业携重点项目与自贸区苏州片区签约,15家企业现场获颁自贸区苏州片区首批营业执照。而如今不断刷新的数据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投资者看好园区、看好自贸区的坚定信心——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已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13家,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34%,其中科技研发项目、商业服务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占比超过75%。
苏报记者 杨帆
《苏州日报》2019年9月29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