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项任务中,53项已实施,69项正在实施,实施率100%,实施完成率近五成……今天,在《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布100天之际,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交出了一份凝聚园区各职能部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的成绩单。
100天前,《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式发布。30条主要任务、122项任务清单,这个对园区现有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升级的“一揽子”计划,从精简企业办事环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优化人才服务举措5个维度入手,开启了园区向改革“深水区”迈进的新一轮跋涉。
当前,处在自贸区建设“进行时”的园区,在“营商环境30条”的加持下,奔跑在制度创新的第一线,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的目标发起冲刺。
办事环节再精简
人工智能审批2分钟就能“搞定”
“以前,申报内地营业性演出活动许可要填写多份不同表格,一旦遇到演员多的情况,耗时又耗力。而且,填写遇到问题还要多次咨询、反复修改,非常麻烦。现在,有了智能填表系统,一次填写自动成表,真是方便。”最近,园区行政审批局推出的“智能填表系统”,让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的高女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该系统依托园区“一网通办”平台开发而成,申请人只需花费几分钟在申报页面填写完必要信息,多份申请材料就能自动生成打印,真正实现信息化助力审批。
同样感到便利的,还有苏州虹腾印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园区行政审批局开发的人工智能审批系统,外资企业注册地址变更备案的时间由原先的一个工作日,缩短到现在的一至两分钟,实现了全程无人化“秒批”。
企业办事环节一再压缩,是园区对标世界一流营商环境自我加压、不断找差的具体行动。《方案》中,精减企业办事环节6条,覆盖企业从注册开办到建设项目审批、环境评价审批、注册注销程序和破产退出机制等“全生命周期”。100天来,涉及相关业务的职能部门主动对照6条任务,掀起新一轮行政审批“大提速”。
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办理时限压减至1个工作日;实施“三减一优”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8%;率先在苏州自贸片区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档案“不见面”查询,实现足不出户远程自助查档;结合“一网通办”,实现供水流程上线,电力报装全流程线上审批……“目前,园区行政审批已基本实现‘1220’目标,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工业建设项目从立项至施工许可的审批承诺时间优化至20个工作日。”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行政审批的“园区速度”遇上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创新之城激荡出强大的活力。截至10月25日,全区新增注册企业2764家,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33%,其中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092家,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48%,科技研发项目、商业服务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占比超过75%。共计签约项目42个,推出了12项创新便利化举措;12家金融机构成立苏州片区分支机构。
运营成本再缩减
“关助融”为36家企业预计授信超4亿元
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自挂牌以来发布12项创新举措。其中,涉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助融”项目备受关注。将企业在海关的进出口贸易信用数据引入征信体系,帮助企业在银行或金融机构增加担保授信额度,再由园区经发委向相关企业贴补部分利息费用和保函费用。“关助融”项目大大缓解了因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构建出更全、更广的企业融资分析数据池,进一步降低贷款或担保分析成本,让企业的信用数据成为助力发展的“真金白银”。
事实上,作为园区打造亲商服务升级版的一项具体举措,“关助融”项目早在今年6月就在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小范围试点。搭乘自贸区的“快车”,如今,参与项目的商业银行已由最初的1家扩大到24家。目前,共有36家企业提交申请,其中12家企业已完成授信,审批金额达1.04亿元;其余24家企业预计授信金额达3.25亿元。
根据《方案》,园区将坚持行政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打造综合运营成本最低、市场竞争能力最强的营商示范区。以“关助融”项目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则为园区再造发展优势释放了新空间。随着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贸易多元化试点和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优惠政策的深入实施,制度红利成为园区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最强动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公司,碧迪集团在园区布局了新产品开发设计、全球创新产品本地注册、生产等多项业务,并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今年以来,受益于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碧迪快速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的偏硅酸钠原材料可以保税研发货物的形式进口到企业,这意味着企业之后不用对这批原材料进行核销和补税。“一批产品差不多就可以节省几十万元。长期下来,节省的费用非常可观。”公司物料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后勤服务”再升级
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国际化人才
亲商服务就是要亲近企业,当好“服务员”。在优化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才服务举措等“后勤保障”方面,园区持续发力。9月27日,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发放了一纸登记信息单,宣告了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个享受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容缺审批的企业。这意味着在相关房产证件暂缺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凭借信用承诺提前获得备案登记、提前一年完成电网接入。在这片创新热土,良好的信用不光能换来“真金白银”,还能成为投资项目的“通行证”。
服务好企业,更得服务好企业的人。开发建设25年来,园区以最高效率、最优环节、最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作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新国际人才发展合作示范区,园区目前自主申报的国家级重大人才有158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海外留学来到园区就业的人员有7738人;外籍人才4143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如今,园区用一个高层次和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以“服务最全、时限最短、一网通办”的标准,一站式服务这些高端人才。
外国人到园区办理来华工作证,只需要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对于这一点,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瓦格纳·托比亚斯感触很深。“去年,我申请工作证用了15个工作日,现在把材料递交给园区高层次和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现场就能拿到证件。”托比亚斯说。这种转变,正是《方案》实施和苏州自贸片区成立双重优势叠加的生动体现。现在,A类高端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的办证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B类和C类缩短至7个工作日。在苏州自贸片区内的企业,其高端外籍人才的工作许可办理能享受到进一步提速——仅需3个工作日就能办好。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园区企业谋划“走出去”,积极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制高点。对此,园区一方面持续放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等“窗口”服务辐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产品,并支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通过境内外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助力卿峰投资实现境外并购;玩友时代、基石药业、亚盛医药3家企业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向高水平开放园区,正以实际行动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苏州日报》2019年11月2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