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生物医药产业建起集人才、机构、平台、资本等要素齐备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立标”世界级—— 为“中国药谷”擦亮产业地标

来源:苏州日报 20200424 发布时间:2020-09-16 浏览量:14

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很多地区“热不过三五年”,苏州却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潜心规划、聚力发展。2019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苏州工业园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共同入列全国第一方阵。

记者从苏州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3000余家,2019年苏州生物医药经济总量超17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产值约1450亿元(含规下),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占全国5%左右,近几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

苏州重磅推出《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等战略部署,在集聚著名外资医药和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培育了一批深耕苏州的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型企业,成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立标”世界级的重要力量。

生态链最优,产业规 模位列中国第一梯队

“作为一个区域性生物医药基地,努力构建完善的第三方服务生态链,是吸引生物医药企业聚集的关键。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地区就是如此。在科技人才、第三方服务链条等方面,苏州已经准备好了。”昨天下午,苏州昭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静良表达了地标企业对于苏州迈向“中国药谷”的渴望和信心。

正是看中并得益于苏州在国内最完整的药物研发生态链,昭衍新药这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业务经验最丰富的药物非临床评价机构,在苏州太仓设立了苏州昭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而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运营以来,已经为苏州乃至全国1000多家药物研发企业提供了服务。2019年度,昭衍新药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亿元。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苏州早已布局。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日趋完善,细分门类独具特色,已初步形成了以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核心,带动高新区医疗器械园、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吴中生物医药园、太仓生物医药园等园区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起集“人才、机构、平台、资本”于一体的全方位创新产业生态体系。

苏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市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56位,省双创人才209位,姑苏领军人才283位,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创业团队,引入一批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基础检测服务平台,独立建设干细胞平台、医学检验实验室。2019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上市势头强劲,已完成融资超100亿元,累计总融资规模超500亿元,利用全球资本推进研发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

新药不走寻常路,重点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疫情大考中,身为经济发展“优等生”的苏州以接连不断的好消息持续刷屏:金唯智三天三夜连续奋战,合成新冠病毒关键基因;艾博生物针对新冠病毒研发的mRNA疫苗2月底进入动物实验……

吴中医药集团是抗病毒药阿比多尔的主要产销商,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面对疫情,公司于1月28日提前复工,并克服困难提高产能,还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通过技改提高产能,全力保障药品生产供应。

在苏州,提到生物医药产业就必提“B村”,这是苏州生物产业园的英语“昵称”。经过十多年发展,这里已聚集430余家生物医药高科技创新企业、10000余名高层次科技人才。

开发出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这是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回国创业的初衷。在2019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生物药和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中,苏州市共有7家企业入围,其中,信达生物在生物药领域的研发实力排名全国第三。

2011年8月,信达生物选择落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这在今天看来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受到资本和市场的认可。但在2011年,中国生物药市场重点关注的是仿制药,而苏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更侧重于创新的初创期公司。对此,信达生物首席运营官周勤伟对苏州的评价是:“最早、最强、效果最好。”

经过多年培育,苏州已成长为国内领先、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2019年,批准上市新药2个,占全国比重3.6%;批准上市仿制药12个,占全国比重3.6%;新药注册受理91个,占全国比重14%。

对标全球之最,苏州 还需要一些冷思考随着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苏州正成为全球技术创新高地。在业内,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对标并借鉴美国“波士顿经验”、打造“中国药谷”?

一些药企建议,以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为主线,重点思考如何催生一批原创成果、培育一批龙头领军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在下一个十年,苏州必将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腾飞。”苏州众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级总监周军旗表示,“鉴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建设大分子检测公共实验室,解决生物医药相关项目检测难的问题,让企业不必为送外地检测周期长、费用高等烦恼。”他举了一个例子,单抗药物为生物大分子,生产过程复杂、过程控制点比较多;产品放行指标多,部分项目检测周期长、难度大,往往需要寻求第三方完成,但国内相关检测实验室非常少。譬如支原体检测,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只有几家,这就拉长了产品放行时间。另外,苏州需要打破国外供应商垄断,譬如细胞培养用的培养基、蛋白质纯化用的层析填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取得更好发展。

下一步,苏州将以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撑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力争到2030年形成规模万亿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在十年内,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引导和助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既要‘全市一盘棋’统筹部署,又要实施责任分工,建立差异化考评体系,细化分解发展目标及各项任务,培育地标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战略部署落实到位。”

苏报记者 张帅

《苏州日报》2020年4月24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