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暖巢,引凤栖。在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辖区,社区和居民之间互动多、黏度高,为区域引才添了一份“向心力”——“暖巢工程”锻造舒心生活

来源:苏州日报 20200425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5

2月8日晚,刚结束一天防疫工作安排的月亮湾社区党工委副书记、社工委主任杨淑瑾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这样一条求助信息: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张珊珊第二天要去北京送新冠病毒的mRNA样品,预计当天深夜回到居住的菁英公寓,担心到时不能进入小区。

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月亮湾辖区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公司科研人员正夜以继日投入科技部新冠肺炎应急攻关项目。张珊珊就是其中一员,也是月亮湾菁英公寓的居民。

收到这个消息,杨淑瑾立即协调社区工作人员为她开辟绿色通道,将公租房小区封闭管理措施及通行所需证件进行详细说明,提醒她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同时叮嘱相关负责人做好当晚和交通卡口工作人员的对接,保证了研发人员顺利回家。

疫情防控期间,月亮湾社工委更加注重对居民的服务。受益于月亮湾社工委“暖巢工程”人才服务品牌的覆盖人群,生活在这里的人才居民能享受到蜂巢式服务体系,月亮湾社工委依托辖区内各级党组织,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将服务融入政务、社交、休闲等需求中,形成“服务网”,探索出了辖区内社区解决人才居民后顾之忧、人才居民反哺社区基层管理的高黏度互动模式。

从停车技巧到第一份外卖

一对一管家式服务 让人才居民安心

月亮湾辖区内有4000余家先进企业、29所中外知名院校、13家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为了系统化服务辖区人才居民,2019年起,月亮湾社工委打造“暖巢工程”人才服务品牌,整合机关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国企党组织、院校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力量,建立全区域无缝衔接的“党建+人才”蜂巢式服务体系,将对人才的服务从单位延伸到社区、从工作延伸到生活、从个人延伸到家庭。

“前期走访调研,了解社区人才多样化需求,建立人才‘数字档案’,由‘红色管家’志愿者组建人才管家服务团队。一整个服务团队针对一个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形成沟通联络机制。”美颂社区工作人员张磊说。

年近60岁的姚阿姨是首位接受一对一管家式服务的居民。姚阿姨的丈夫是集成电路专家,2018年他们一家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在人才管家的帮助下,姚阿姨学会了停车、倒车,成功用手机点了回国后的第一份外卖,还参与了社区组织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她说:“社区党组织让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生活在美颂社区我很安心。”

美颂社区目前服务月亮湾美颂花园1-3期三个小区,代管铂悦犀湖、花语江南两个小区,共计4557户。社区居民多为区域内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研发人员,做好社区服务成为了服务人才的重要环节。2019年,美颂社区累计服务月亮湾区域人才800人次。

张磊介绍,为了积极推进社区人才服务工作,美颂社区建立了人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总负责、条线工作人员担任人才服务工作直接负责人,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确保人才服务工作组织、制度、经费、责任“四位一体”落实到位。

从文化活动到实体阵地

六大方面服务网 让人才居民暖心

在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下,居民反映遇到的问题后,社区管家服务团队就会快速行动,并将服务结合到政务、社交、文化等需求中,激活“服务网”解决问题、提供服务、满足需求。

居住在月亮湾翰林缘小区的加拿大籍华人许琼已经来到这里8年了。她非常热衷于参加社区组织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社区举办了很多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尤其是书画学习班,吴正科老师给大家讲了很多苏州当地的传统文化。”许琼说。翰林缘社区还专门整理出了一间房间作为书画室,配备了书法桌和自来水系统。“更令我意外的是,社区还举办了居民书画展,这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让我们能跟更多的书画爱好者沟通互动。”

如今,许琼召集了社区热爱画画的孩子和家长们,建起了“阿琼的五彩油画棒”微信群,邀请其他画家和诗人每周给孩子们免费授课,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补充,如今群成员已经有70多人。

“社区为居民做的事情让我觉得特别暖心。社区服务人民,人民也会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许琼说。

据了解,月亮湾社工委“暖巢工程”已经将服务网延伸到就业创业服务,单身人才婚恋交友、子女家庭教育、婚姻咨询等家庭服务,安居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休闲文化服务等六大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六大类服务,在月亮湾独墅湖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委还开辟了约200平方米场地,分出侨界人士俱乐部、民众俱乐部、少儿阳光吧、法治体验馆等多个区域,作为党建活动、法治活动、科普活动、侨务联络等工作开展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人才居民提供线下的个性化、零距离服务。

从成立社会组织到建立智库

居民反哺 让社区和人才黏性十足

社区给人才居民提供了服务,人才居民也在基层治理中反哺社区。

倪欢和家人2017年入住月亮湾辖区。作为园区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创始人,在月亮湾社工委的支持下,倪欢将很多公益项目落地到了这里。

“我们办理社会组织相关手续的过程几乎一路绿灯,两个月就办好了,”倪欢说,“社工委还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联系了科研单位和企业。”

一开始,倪欢的绿色光年公益社会组织只有4个人,很多项目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社工委了解这一情况后,帮忙联系了区域内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成功组织了持续近半年的社区观鸟活动。活动组织安排家长带孩子观察周边的鸟类、昆虫和植物等,并完成手绘等,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半年内组织了超20场观鸟活动。

在月亮湾社工委的牵线搭桥下,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还联合优助小屋社会组织共同发起了小家电法医实验室项目,让家长带着孩子了解小家电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维修方法,宣传普及安全使用家电常识和可持续消费理念。

在倪欢看来,月亮湾社工委搭台、社会组织唱戏,才有了这样的线下化学反应,“社区就像一个催化剂,让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能量,从而让更多居民从中受益”。

如今,倪欢的绿色光年科普服务中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团队,很多优秀项目还参加了园区社会创新大赛,逐步从园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倪欢也将一些外部资源引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渠道。

像倪欢一样参与到月亮湾区域建设中的人才居民还有很多。据悉,月亮湾社工委经过摸排,建立了人才智库,为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例如,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高山主动在社区开展“儿童跨学科实验课堂”,飞依诺联合创始人田园参选小区业主代表等。社区还建立了协商机制,党支部每季度牵头召开社区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协商解决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业委会规范履职和业主自治专项培训”项目,为社区治理加装“法治引擎”。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居民定居在这里,这就是对我们人才服务工作的认可。”杨淑瑾说。

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苏州日报》2020年4月25日A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