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新房子 开启新生活

来源:中国徐州网 20200706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量:17

7月1日,在新沂市瓦窑镇柳集新型农村社区11栋1号院,75岁的池有法正在自家花园里浇花,老伴在一旁用洗衣机洗衣服。看到记者前来,池有法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你看这客厅多宽敞,卧室、餐厅、卫生间,楼上也是这么大,还亮堂。”

新沂市瓦窑镇柳集新型农村社区。 徐报融媒记者 车佳 摄

 

池有法说,他有3个子女都在新沂城区上班,家里就剩他和老伴了,原来住的院子也不小,但子女不在身边,显得空空荡荡。去年村里建设农民新居,他家就选了这个2层小楼,今年元旦搬进新居,正好半年了,房子一共157平方米,就是子女回来看看,也足够住了。


“不光房子好,绿化也好,生活也方便,有超市、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有路灯、有小广场、有健身器材。”池有法一直在夸赞他家的小区。


房子怎么建,农民说了算


柳集社区主要用于安置付庄和池庄两个自然村,房子怎么建?在哪建?建成什么样?在建设之初,瓦窑镇党委政府就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意愿贯穿于农房改善工作各环节。柳集新型农村社区从规划选址到建设完工,全程将大多数农户的意见同专业设计人员密切沟通,在不违背专业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专业设计与农户心愿相统一,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农户的实际需求。


根据多数群众要求,在建设农房过程中就院墙、绿化面积、停车位、设置小菜地等方面及时作出调整。建成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占地108亩,建设住宅312套,2019年1月开工建设,2019年底建设完成,共有4种户型。A户型157平方米,为两层4室2厅2卫;B户型136平方米,为两层3室2厅2卫;C户型104平方米,为两层2室2厅2卫;D户型55平方米,为一层1室1厅1卫。并建有堆放农具的辅房,配以通透的院落。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瓦窑镇成立农房改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充分利用新型社交工具,将工作指令、手续办理、情况反馈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个人的手机上,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同时,瓦窑镇注重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对有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等问题的严肃问责,确保全镇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既要生活舒适,又要留得住乡情


据瓦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中尤其注重社区功能配套。严格按照省及徐州市关于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实施,功能配套达到“五通十有”,建设了村口公园、百姓舞台、乡情馆、党群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社区内部管理由物业公司负责。入住社区后,群众既能享受农村田园风光的乐趣,又能拥有新型社区所有的服务功能,让群众住得舒心、安心。


注重文化塑造留住乡情。社区内外绿化全部使用群众自发捐助的乡土树种,辅以彩色化苗木加以点缀,文化广场采用本村企业生产的彩砖进行铺设,不仅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而且体现了乡土特色。社区小品景观用老磨盘、老石槽等传统物件体现传统习俗,保留乡愁记忆。大力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设党建一条路、传统文化一条路,制定村规民约,党员带头执行,开展党员中心户及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成立农民艺术团,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构建百姓精神家园。


加强产业配套,富民增收走得远


农房改善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的不仅仅是农民的居住环境,更是为土地流转创造了先决条件,打开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强的“多把锁”,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实现集中居住后,瓦窑镇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新增复垦耕地及土地流转,扩增梨树种植面积800亩;发展新型观光产业,按照“一村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一批具有瓦窑文化内涵、体现瓦窑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示范村,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以及村农业公司集体经营,村集体年内可实现经营收入50余万元;依托彩砖产业园,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新增就业100多人,该村到彩砖园务工总数达400多人,人均年收入6万余元,群众搬迁满意率100%。“居住有优屋,出门有班上”在瓦窑镇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现实。


瓦窑镇大山村党支部书记池飞鸽告诉记者,应广大群众要求,柳集社区最近又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富驰家园,既延续了乡土乡情,也代表了社区居民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