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近年来,徐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效果,完成了从“资源城”到“生态城”的华丽转变。
8月20日,省人大调研组来徐开展专题调研,对我市“十三五”期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我市面对大气污染严峻形势,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强监管等多种举措,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依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落实落地落细,为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以省、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为引领,围绕空气质量短板,强力推进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空气质量实现“六优一降、一增三减”,在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了美丽徐州的满意答卷。
想办法 综合施策,精准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市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重点行业,以钢铁、焦化、水泥、电力四大传统行业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等结构调整,综合施策、精准治理,打出环境治理“组合拳”,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齐头并进。
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是徐州以“壮士断腕”之坚定决心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一环。全市18家钢铁企业已关闭退出15家、11家焦化企业关闭退出8家、62家水泥企业关闭退出44家、24家燃煤电厂完成9家大机组15公里半径落后热电机组“关、停、改燃”……重拳治理助推四大行业转型升级。2018年“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已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4000多家,成效明显。围绕废气产污环节状况、废气收集处理现状及废气提标改造等方面,我市对1700多家涉VOCS企业开展核查与绩效评估,完成邳州、新沂、贾汪3家化工园区VOCS综合整治,推进6个县区和8个产业集群900多家企业VOCS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产业结构调整了,能源结构的调整必须同步跟上。“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煤炭消耗总量和耗煤企业数量均呈下降减少趋势。2013年,我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明确燃料禁燃种类;2018年,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我市扩大高污染禁燃区范围;2018年10月1日,徐州市区开始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对烟花爆竹禁放区域、销售流通、违法处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另外,我市还积极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对燃煤小锅炉进行淘汰、改燃,对生物质锅炉开展分类治理,对燃气锅炉进行低氮改造,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看成效
六优一降,一增三减
如果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是坚决治污的有力举措,那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则是治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要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已全部接入铁路专用线,顺堤河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完工并投入使用,邳州港口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完成建设,淮海经济区现代物流服务枢纽铁路专用线预计年内可完成建设。道路货运方面,中长途货车空驶率不断下降,内河集装箱完成量持续增长,一批老旧营运车辆被淘汰,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水平和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得到了明显强化。
我市采用农田整理、沉陷区复垦、湿地景观开发等方式,不断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逐步将沉陷区变为可耕种的农田、碧波荡漾的湖泊和风景宜人的旅游区,修复了19.72万亩采煤塌陷地。采用绿化造林、岩壁造景、遗存保护等手段,深化废弃露采宕口治理工作,完成了3800亩采石宕口修复。对工矿废弃地和受污染的工业用地实施分类修复,腾退空间,留白增绿,把一个个工矿废弃地和老旧厂房变成了街头绿地、商业用地和高新园区、双创基地。全面强化扬尘污染管控、狠抓采石污染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实现了“六优一降、一增三减”。截至8月15日,我市纳入空气质量评价的六项指标浓度均较2015年同期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由12天降至3天;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上升;SO2、NOX、VOCS排放总量均较2015年大幅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此外,对照省下达的我市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截至8月17日,我市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两项指标均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找路径
共生共赢,持续发展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十三五”期间,围绕空气质量提升这一核心目标,我市有关部门结合大气污染阶段性、区域性、季节性特点,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形成了站位高、组织优、队伍强、基础实的“大环保”格局。
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点位长”负责制,建立覆盖全市151个镇(街道)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有效传导工作压力,并层层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在对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的工作中,我市既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也有差别化管控的信心和能力,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坚决关停,对满足豁免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纳入豁免,坚决杜绝“一刀切”,树立“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另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建成污染防治监管平台,整合27套环保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实现环境问题“一网打尽”,有效推动了污染治理工作持续开展。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绿岛”项目建设,睢宁、丰县5个集中喷涂中心已建成投用,贾汪、铜山活性炭脱附再生项目正在建设,努力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为城市托起一片“绿岛”,打造区域产业的“净土”。
风物长宜放眼量,登高望远天地宽。环境的改善,为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让更多企业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天蓝水清的徐州。“十三五”期间,我市吸引了众多新兴产业项目落户,经济已呈现出更加环保、更有活力的新气质。
“十四五”即将开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徐州将继续下大力气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徐报融媒记者 沈扬 图/徐报融媒记者 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