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的淮海战役故事——专家学者畅谈淮海战役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来源:中国徐州网 20190104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量:18

上月25日,“淮海战役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研讨会在徐州举行。今日继续摘录部分专家学者围绕淮海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淮海战役的宝贵精神及其当代启示所作的发言。

王伟 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我认为可以涵盖多个方面。一是以少胜多的担当。淮海战役中,为了全国的解放,广大指战员勇于担当,英勇作战,在围歼黄百韬兵团过程中,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奉命阻击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的增援,第32旅指战员经过连日奋战,十分困倦,发觉偷袭之敌后,立即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淮海战役中,我军所表现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可谓是“气壮山河”,处处可见。

二是吃夹生饭的创新。淮海战役与其他战役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夹生饭,粟裕说: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我的理解是指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形势的发展变化多端,中央军委、总前委审时度势,统一筹划,集中集体的智慧,正确指导了战役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乘敌之隙,充分利用了敌人的错误,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三是服从全局的协作。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两大野战军首次在战役上直接配合作战,参战人员众多,规模巨大,但上下一致,全局一盘棋,可以说是战争史上团结协作取得胜利的典范。当时,部队中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一切服从全局”“一切为了全局的胜利”。

四是小车滚滚的支前。60万战胜80万,实际上,每一名***战士背后有9名民工支援。据统计,淮海战役期间,动员10多万群众参加***,组织了上百个民兵团,执行战地勤务和维护后方安全。小车滚滚,人民支援,反映了解放区人民一心为了前线,全力支援战争的支前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结合新特点,大力弘扬淮海战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新的淮海战役故事。

杨颖奇 江苏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淮海战役不仅仅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的华彩篇章,而且还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绚丽瑰宝,亦是人类战争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经典。其战前形势,总体上是敌方兵力要多于我军,按照敌军统帅部的谋划,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布下重兵,既可寻求同***主力决战,不利时又可退抵长江一线。中共中央军委认为,如果不能抓住战机,在徐州地区先消灭敌军主力,而让其回撤江南,必将给以后我军的渡江作战和解放江南广大地区,带来诸多困难,这势必会延长解放全中国,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与中央军委部署,中原野战军在10月22日以突然动作攻克徐州,消灭敌1万多人。此时的淮海战役,在中央军委总的领导下,已成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执行的重大战略任务。11月2日,随着辽沈战役结束,中国军事形势出现一个新的转折点,即中国人民***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敌军,而且有了东北地区巩固的后方基地。

在此迅速变化并有利的形势面前,毛泽东再度审视着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问题,根据不断发展着的形势,逐步明确了淮海战役在总体上的作战方针,即第一步重兵打援,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步迫近并切断徐蚌线,歼灭黄维、孙元良兵团;第三步孤立徐州之敌,力争全部歼灭之。这三步构想,表明了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的总的作战方针,已经明晰和确立,其中既有确保实现目标的战役行动,又有力争实现战役的最好发展前途。

淮海战役是人民***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唯一我军在总兵力上少于敌军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局一步步扩大,胜利一次次取得,此成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当然,淮海战役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与前线指挥员们的胆略、智慧和勇气密不可分,再加上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援,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淮海战役终能获得伟大胜利,就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