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大导向” 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

来源:中国徐州网 20200408 发布时间:2020-09-10 浏览量:15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是江苏省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和加工在徐州已有130年历史,曾为全省经济建设贡献了80%以上的煤炭、60%以上的电力、40%以上的钢铁建材。徐州资源型城市体制性矛盾一度凸显,进入新世纪以来,徐州通过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到2019年底,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不到1%。

市发改委规划与区域经济处处长唐恒介绍,新时期,根据《江苏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徐州将加快围绕构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干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双向开放带动、平台载体支撑”三大关键导向,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方案》提出,徐州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格局中谋划和定位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对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力和吸引力,协同带动淮海经济区城市和资源连片地区转型发展,打造苏鲁豫皖跨省际经济隆起带,努力建设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携手周边城市将淮海经济区打造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引领支撑板块。

为提升徐州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发挥徐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未来五年将系统完善铁路、公路、航空、航道港口等网络,力争早日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积极打造国家级高铁物流中心。加快完善畅达干线交通网,推进徐州都市圈重要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加快实施台睢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将徐州至临沂、徐州至蚌埠、徐州至阜阳等高速公路建设纳入国家交通规划。全力推进观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新沂通用机场工程,不断提升区域性航空枢纽地位与功能。加快实施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改造工程,积极规划建设徐宿连运河,打通“公铁”“铁水”“公水”等联运通道,加快形成区域内一体化多式联运格局。

为完善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徐州将滚动实施城建重点工程为抓手,保持城市建设投入强度。突出抓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实现城市内外交通顺畅衔接。加快实施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邮件互换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统筹推进城市空间开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全面建成开通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

加快5个中等城市发展,把邳州和新沂建成沿东陇海线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沛县建成徐州都市圈北翼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滨湖新城、睢宁和丰县建成省际边界型现代化城市,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为引领协同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徐州将不断深化和完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1+4”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速促进人才、资源等区域内优质要素汇聚流通,引领淮海经济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区域联动发展典范和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淮海旅游”品牌和区域赛事品牌,推动社会事业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

按照《方案》,我市将统筹推进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试点任务,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各试点地区形成一批示范工程和亮点工程。

贾汪区重点打造“生态+”升级版——树立新时代中国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典范。“生态+工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两端发力,加快推进冶金传统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生态+ 旅游业”,精心培育潘安湖、督公湖、凤鸣海等景区成为淮海经济区旅游热点,确保实现来贾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3年翻番。“生态 +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双楼物流园区“公铁水”叠加优势,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鼓楼区“腾笼换凤”——建设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结合徐州亿吨大港建设,调整原有散货物流,改造为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等高端现代物流业态;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老旧厂房积极发展“四新经济”和总部经济;着力做强鼓楼省级高新区,招引一批龙头带动型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落地,打造具有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特色的示范样板。

“产城融合”——打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国家示范样板。依托泉山区九里独立工矿区的区位优势和泉山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优势,以“产城一体”发展为抓手,不断提升九里独立工矿区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西部产城融合特色板块。

统筹推进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做“全省标杆”。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统筹推进沛县、铜山采煤塌陷区治理、避险安置、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加快改善沉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压煤村庄避险搬迁安置,通过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矿区综合治理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