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汉去!”“到湖北去!”“到抗疫一线去!”
昼夜不息,驰援湖北,华夏儿女吹响了人民抗疫的“集结号”。
2月13日,由163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徐州应急医疗队飞赴武汉,这是我市派出的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自我市13家三级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把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两个病区的重任扛在肩头。
2月11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徐州应急医疗队出征。25名医护人员来自徐医附院、沛县人民医院、铜山区人民医院和贾汪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湖北黄石抗击疫情。
2月9日,30名来自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以及丰县、邳州、新沂3个县(市)医院的医务人员集结,赴湖北抗“疫”一线。
2月2日,响应省卫健委号召,徐医附院从重症医学科抽调7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支援湖北。
1月27日,由6名重症医学专业护师组成的我市第二批应急医疗队员,踏上列车驰援武汉。
1月26日,我市首批应急医疗团队出征武汉,来自我市10家医院的23名“逆行者”临危受命。
1月25日,受国家卫健委调派,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茅一萍赶赴武汉。
……
20个日夜交替间,先后有200多名徐州医护工作者奔赴荆楚大地,增援湖北抗疫。他们闻令而动,连夜出征,只为那一句铮铮誓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前线
他们不畏艰险,逆向而行
每一个怀揣使命与责任的白衣英雄们,都在争分夺秒地与疫情赛跑,他们将抗疫故事用日记记录了下来——
“算算,来武汉已经四天了。这四天,我们一直在反复地练习、考核穿脱防护服。就像领队说的那样,‘我们是来救人的,不要最后把自己变成了病人,我们要保护好自己,也不要连累他人。’今天,我们正式进舱了!”这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沂市人民医院护士顾洁抗疫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在武汉市洪山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今天从工作人员专用出口出来时,我瞥了一眼看台上方,醒目的党旗和国旗,我肃然起敬,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让党旗飘扬在抗击疫情一线!’‘党员’不只是一个称号,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想,我的入党申请书写对了!钟爷爷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而我想说,我们的国家又何尝不是一个英雄的国度呢。加油吧,战友们!加油吧,武汉!加油吧,中国!”
2月15日,是江苏省援助黄石医疗队、徐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卜林抵达黄石的第3天,阳新县城下了一夜的雨,卜林把这份特殊的乡愁写进了日记。“听着窗外的雨声,望着远处模糊的青山,我的眼角再次湿润了。想家,怎能不想啊!‘爸爸,我想你了’,儿子的呼唤犹在耳畔。‘大卜,在外照顾好自己’,妻子的叮嘱仍在心田。‘一个人在外照顾好自己啊’,父母的牵挂总是简短而又亲情满满。然而,疫情就是命令。自古忠孝两难全,这夜幕终将过去,这黎明必将到来!”
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护师王南南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隔离区 ICU“新入职”护士。2 月 10 日,是她转战支援发热门诊的第一天。当天,她就写下一篇日记记录她的真实经历:
我当班的第一晚,由于医护人员十分紧张,我要单独面对夜里11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的夜班。凌晨2点半,一位年轻女孩因为半夜干咳前来就诊,一直很焦虑,看到我防护服上写了苏C,便不停问我:“江苏的小姐姐,我只有干咳没其他症状,不会本来没事,来一趟医院就感染上了吧?”“我是不是不该来?”“我检查完回家应该怎么消毒?”……我耐心地一一给她解答,教会她回家以后可以采取的一些清洁消毒措施,她也慢慢放松了下来。“小姐姐,苏C是哪里呀?” “苏C是江苏徐州,我是徐州人。”她点着头说:“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要去你们家乡玩。大老远跑过来帮助我们,真是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愿意从千里之外的苏C到我们鄂A来。”
作为我市第一批赴武汉应急医疗队副队长、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士长,王志栋也在日记中记录了他的“抗疫生活”。“今日上班接班时刚到7床的大叔床旁,他就激动地握住我的手告诉我:‘我好了,明天就要出院了,谢谢你们,是江苏支援队员们救了我!’下班离开病房前,我又走到他的病床前,忍不住问他,看到我们都穿着防护服来给你做护理,你害怕吗?他笑着说:‘不害怕,前两天看不到你们时倒是害怕,怕没有人管我、没有人救我……你们就像我孙子在家看的动画片中那个能救人的大白,不仅给我治疗护理,还给我安慰鼓励。’ ”
徐矿总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黄苗苗是我市首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儿子在星光小学上二年级,出征前儿子的同学纷纷给她“写了信”:“阿姨,你一定要好好保重,你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役,我们在这里一定好好听话,不出门,不给你们添麻烦。阿姨加油!武汉加油!”
在武汉抗疫前线,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一个病人,床头上贴着一张纸,‘我不认识您,但我谢谢您。’每每遇到这些,就觉得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多更好。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他们病愈出院了,最近几天陆续出院了40多个,最多一天出院了18个病人,真心为他们高兴,希望他们都尽快病愈,希望这次疫情尽快结束。”
即将开始在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救治工作,医疗队队员、市一院急诊医学科副护士长谭飞龙写下一篇日记,许下美好心愿:“以前总畅想着来到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品尝这里的热干面和周黑鸭,来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而现在我是作为一名战士、一名白衣天使,来和病毒作斗争的。我希望全国的医护工作者努力拼搏,共同还武汉一个美好的明天。”
“长时间的佩戴护目镜、N95及外科口罩,面部的勒痕、鼻梁的压痕、耳朵的压红都成了我们的‘标配’。上岗前我们都自觉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嘴上起了一层干皮。因为一上洗手间,整套防护服就没有用了,我们必须为节约有限的资源而克服眼前的困难。
抗疫一线的工作真的不容易,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穿上防护服就是一种责任,我们将团结一心,负重前行,共克时艰,义无反顾。尽管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神态略显疲惫,但护目镜下坚定的眼神透出的是必胜的信心!”江苏省援助黄石医疗队、沛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李娜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住的酒店在武汉大学对面,听说武大的樱花特别美,百度了一下,三月中旬开花,不知道疫情那时候会不会好转?期待,樱花开放时,大家可以脱掉口罩去看樱花!”我市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魏淼在日记中写道。
在全市疫情防护医疗保障物资和设备紧张的状态下,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危受命,迎难而上,勇挑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责任,在开源节流、节约使用的同时,为我市支援武汉疫情防控的物资保障作出突出贡献。从大年三十开始,市中心医院人就奔波在筹备物资的路上,为我市赴武汉医疗队准备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紧缺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
2月13日上午10点,医院接到紧急指示,需准备两台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作为物资储备运往武汉,距离医疗队离徐只有短短几小时。由于医院无库存,院领导临危受命,安排专人联系厂家,因货物被当地征用缺货,十万火急之下又联系南京一厂家,最终在医疗队登机前采购托运成功,为医疗队落地后的防疫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哪里有病魔肆虐,哪里就有挺身而出的人民医生。
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1000多万彭城儿女翘首期待他们平安凯旋的那一天。
在后方
他们心怀百姓,守卫健康
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守护着辖区内居民的健康防线。
除夕夜,刚准备吃年夜饭,就接到回院指令,赵节立即放下碗筷,赶赴医院。时间紧迫,人员不能立刻到位,大年初一的高速出口卡点,赵节一人坚守在防疫检测一线,24小时没有休息片刻,一直坚持到卡点人员分配到位。
“没什么好说的,抗击疫情党员责无旁贷,我就应该冲在最前沿,为大家的健康站好岗。”疫情发生后实行24小时值班制,作为汉王镇卫生院分管防疫负责人的赵节吃住在医院、卡点,没有回过一次家。他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各个卡点之间,负责卡点物资供应和防疫巡查,为卡点人员送去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必备物资。同事看他太累,劝他回去休息,他说:“回家也睡不着,在岗位上才安心。”
哪里有疫情险情,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刘云珍是云龙区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我是党员,又是公卫科科长,社区情况我最熟悉,这项工作我最合适。”大年三十,她带老父亲回山东老家,初一接到全员取消休假的消息,她连夜开车往回赶,义无反顾投入到防控战“疫”中。
从李庄到上河头村,从西甸子到民健小区,爬楼入户,和居委会联系,和居民沟通,她马不停蹄跑遍24个小区,涉及体温监测人员无一遗漏,每天都是早上八时到晚上八九时。过去,八旬老父亲都是等她下班后去做饭,疫情当前,她加班到几点,老父亲就等她到几点才吃上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疫情来临时她视疫情如命令,视入户如战场,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更是卫生监督的主战场。紧急时刻,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党员干部全员应声而来,坚决加入“逆行的队伍”,汇聚成一支抗击疫情、护卫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武旁旁、张峰主动请缨,加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重点人员管理组,奔走于全市各个集中隔离点和社区居家隔离点,承担起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疫情预防控制督查指导任务;高洪波、张海权被抽调参与交通卫生检疫检查工作,深入火(汽)车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干线省际交接处等关口,严格把好疫情“防输入”关;周刘芳、李志、来汉麟的爱人都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夫妻双方同时战斗在抗疫一线,早出晚归,舍小家“卫”大家,共同筑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
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邳州市碾庄中心卫生院共产党员、防保站长刘玉法连续奋战,吃住在一线。2月3日,碾庄镇接到泗阳县协查函,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月26日曾到碾庄镇衡集村探亲,接到疫情后刘玉法立即召集人员对衡集村密切接触人员做详细排查,做到一个不漏。
密切接触者隔离后,他又背上喷雾器,带领消杀组对疑点进行细致终末消毒。他和乡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一起为每位返乡人员发放体温计、口罩、消毒物品,每天测量2次体温结果并及时上报。一旦发现发热病人,他总是第一个上前,亲自陪护、转送病人去邳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从年前投入疫情防控战以来,他没来得及回过一次家,只能在紧张的工作之暇和家人通通电话。他说:“疫情当前,只有大家的健康,才有小家的团圆。”
面对这场绝无退路的阻击战,从城市到乡村,穿越大江南北,中华民族儿女,每个人都是亲历者,没有人是局外人,正是有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冲锋在第一线,才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健康与全家平安。
为了人民的健康,无论身处祖国何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