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气温下降,不少有心血管疾病的市民血压又开始出现波动。不过,患高血压20多年的戚墅堰区丁堰镇居民乔双义心里很踏实——原来,针对他的病情,丁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了专职医生,对他进行定期上门随访,乔双义可以免费享受“家庭医生”的细致服务。
这只是戚墅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戚墅堰区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使社区卫生服务走上了“快车道”。
方便:15分钟健康服务圈 2日下午1点半左右,10岁小朋友耿咏乐在妈妈陪同下来到丁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他妈妈对坐诊的葛根南医生说,孩子前一天晚上发热、喉咙痛。葛医生为小咏乐测了体温,38.8℃,之后又做了仔细的体检,诊断为受寒感冒、扁桃体发炎,随即为小咏乐配了治感冒、抗病毒、抗菌的药物,一共62元。
咏乐的妈妈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刚从河南来戚墅堰没多久,对周围不熟悉,还是听邻居介绍了过来的:“没想到这么近,从我们住的马过头村到这里只要走十几分钟,方便得很,下次生病还到这里来看。”
事实上,看病方便的不仅是丁堰居民。目前,戚墅堰区的2家二级公立医院和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了花苑、河苑、青洋、梅港、五一、常丰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含2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满足了群众卫生服务的需要。
不仅如此,该区还出台专门方案,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组建了11个全科服务团队,一改以往“坐等病人上门就诊”的做法,由团队医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户,使社区居民得到“全科、全程、便民”的服务。
便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日下午2点左右,丁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师何新带上血压计,开始了慢性病人上门随访工作。第一站,来到69岁的张健家里。张健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何医生为他量了血压,基本正常,临行前又督促他按时服药。张健告诉记者,自从社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后,他常年服用的北京零号、珍菊降压片和弗莱迪,价格至少便宜了三分之一。“原先我还专门跑到城里去配药,现在全都在社区配。”张健说。
和他有同感的还有58岁的乔双义:“我用的是城镇居民医保,个人支出这块起码便宜50%,现在每个月吃药自己只要掏40块钱左右,没有实施零差价销售的时候,要七八十的。”
作为全省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37个县(市)区之一,戚墅堰区从2010年1月20日起就在基层社区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又根据群众需要,对基本药物目录进行了修订,遴选使用597个品种、1097个品规的基本药物,全部实施零差价销售。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份,该区药品零差率销售623.86万元,同比增加69.52%,让利患者约374万余元。相对应的,社区门急诊人次同比增加29.12%,达到15.25万人次;门急诊总收入达到1027.69万元,同比增加27.85%。
放心:社区卫生队伍素质提升 在率先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戚墅堰区还立足公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让老百姓看病安全放心。
一是完善和改革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定编定岗、竞聘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内部管理三个方面的考核体系,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履行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职能。
二是建立多渠道的人员培训机制。目前该区社区卫生机构共有全科医师39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全科医师达39%),全科护士25名,公共卫生医师6名。其中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90%以上接受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率达80%。
三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三方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成立由街道、社区居委和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作出评议,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