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秋文化走进现代走向未来 访春秋淹城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才中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1/16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王才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春秋淹城景区里举办各种活动,王才中都会亲临现场,掏出手机“咔嚓”一拍,然后第一时间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微博世界里,王才中与众多粉丝互动频繁。面对粉丝打趣他要“走红”的评论,王才中这样写道:“我红不红真是微不足道,我们是要更多人知道,常州有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目前考古发现最完整的春秋时期地面城池遗址。传承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的确,微博成为了王才中广交各方朋友、宣传推介淹城的一个新阵地。而这年来,他所思所想所努力的,就是怎样让春秋文化在淹城从历史走进现代、走向未来,如何让春秋淹城旅游区大放异彩。

找到遗址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点

记者:在众多主题公园中,淹城春秋乐园以独树一帜的春秋文化特色而备受瞩目。“春秋看淹城”已经成为广大游客的共识。乐园是怎样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整合与放大资源优势,将春秋文化铸造成核心竞争力?

王才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历史古城遗址保护与现代文化产业之间找到结合点。在我们刚提出“借题发挥”这一理念时,外界一度疑虑重重,甚至有人断言主打春秋文化的主题乐园必然要冒很大风险。这些质疑确实有一定道理,对现代人而言,春秋文化太遥远、太厚重、太博大精深。相比于两千多年前,现代人的文化环境、口味喜好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能不能接受春秋文化、该用怎样的方式让大众接受?这些都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的种种担心都是多余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本质上讲,中国的主题公园都是舶来品,很多公园连主题也一起从国外照搬了。这些文化与价值观并不根植于中国本土,与国人有难以逾越的距离感。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无论他怎样时尚开放,但血管里流淌的一定是中国文化的血液。而春秋文化作为乐园主题,与中国游客具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感。进入我们景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发现很多耳熟能详、已经融入自己日常话语体系的文化元素,竟然是来源于春秋文化。比如我们有个以成语“滥竽充数”为主题的纯铜雕塑,因为拍照留影的游客太多,已经被摸得锃光发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春秋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她在国人中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力,关键就在于怎样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展现她、弘扬她?

回答好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了如何将理念落实到现实发展举措的难题。在景区建设之初,我们考察了很多以民俗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发现绝大多数经营惨淡。究其原因,还是集中在创意性欠缺、说教色彩太过明显的症结上。可以说,90%经营不善的民族民俗性主题公园,都是只注重了“文化”元素,而没有考虑“旅游”特性。以前我们常讲,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同样,没有旅游的文化也是没有活力的。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搞成“死”的文化展示,要通过足够的创意,充分彰显旅游特质,让春秋文化在我们园区“活”起来。对于主题公园而言,就是要实现古老文化与现代娱乐方式的融合,让“春秋文化与现代文化无缝对接,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示古老文化“。

历史文化的传承必定要研究接受者的特点。老、中、青、少不同群体的爱好特点是文化传承者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春秋淹城的项目建设体现了满足多元群体的特点。既然淹城旅游的特点是借题发挥,就要在“发挥”二字上大做文章。我们的景区建设在这方面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游乐设施的文化包装,比如“伍子胥过昭关”,以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为蓝本,用科技设备加工演变而成的大型亲水类漂流项目,游客可以在山洞峡谷中激流勇进,体验春秋时代的惊险与刺激。二是穿越时空的现代媒体,比如穹幕电影 “梦回春秋”,通过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春秋时期的灿烂文化和列国争霸历史,犹如穿越时空返回春秋时代,具有超级震撼的效果;尤其是我们与北京奥运会创意团队合作、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大型水影秀演出──“烟雨春秋”,采用影像视频与多媒体互动技术,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等表现手段,带给游客大气磅礴的视觉震撼力;三是手段多样的文化传播,如深受游客欢迎的品牌路演《祈福大典》、春秋祭水大典等互动性演出节目,让游客在“穿越”之中更加贴近春秋文化。

创意内核让沉睡的文化“活”过来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创意在景区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确,开园一年多来,淹城春秋乐园不仅取得了喜人的经营业绩,更通过现代创新创意手段,让春秋文化深入人心。在乐园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意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乐园在打造创意产业方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

王才中:在我看来,创意是旅游的核心,是让文化更时尚的精髓,是景区应对挑战、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春秋淹城遗址已经静静沉睡了两千多年,它有着丰富的考古价值,但是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讲,如果缺少了创意元素的支撑,淹城遗址很难发挥其旅游功能。过去民间有句戏言“千里迢迢看淹城,看到三个土墩墩。”而现在,三个土墩墩变成三个“金墩墩”。要让相对静态的历史文化会“说话”,关键是创意内核。今年3月,旅游区全力组合一支创意人才队伍,成立了常州春秋淹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意公司的当前任务就是通过各类形色的“点子”来提升旅游区现有的旅游功能,进行可看性、可玩性的挖掘。

那么,创意给旅游区带来了哪些变化?举个例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但是以往对国人而言,具象化的孔子就是一尊庄严肃穆的雕像。而现在我们将孔子请下神坛,通过科技手段开发出了惟妙惟肖的孔子仿真机器人,他拈须微笑,端坐杏坛,和游客一问一答,显得可亲可近。有了这样鲜活的孔子形象,游客眼中的春秋文化便不再遥远,甚至变的活泼有趣。

另外,园区内的经典项目西施迷宫也是创意的产物。这个节目用现代手段演绎西施与范蠡古老的爱情故事,每场演出结束后,都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很多人甚至会感动落泪。“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讲,中华文化可以这么有趣”这是我们听到观众发出的最多的感叹。

目前我们的创意公司员工个个都是精挑细选、一专多能型的人才,下一步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吸纳精兵强将,我们提出要创造和完善每个环节,将独一无二的春秋淹城资源打造成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提供集策划、推广、制作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创意服务。接下来,创意公司将对景区进行产品延伸和包括动漫、游戏、相信依托于千百年的文化根基,依托于广阔的市场活力,我们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意之路。

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产品

记者: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对于淹城春秋乐园这样主打文化产业的企业而言,可谓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春秋乐园有怎样的战略定位?

王才中: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逢其时,所以我们不愿错失任何一次机遇。

春秋淹城景区一直强调“娱乐为先,科技为翼,文化为根”。娱乐,就是让每个游客感受到“春秋也疯狂”,在欢乐刺激的游玩中体验春秋,走进春秋;科技,就是借助高科技手段打好“穿越”牌。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以文化之根作支撑,游客进入园区,就犹如完成了一次春秋文化的“探秘”过程。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文化是春秋淹城最坚实的立足点。相比于其他主题乐园,我们的游乐设备不是最有卖点的,但是游乐设备最容易随着时间的推逝而淘汰,但文化的力量却最持久、最永恒。我们会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春秋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通过科技和创意让其大放光芒。

下一步,我们以诸子百家园项目展示流芳众采的春秋百家文化,以春秋王宫为核心点重点展示春秋民俗文化,以新项目春秋武霸为主展示春秋武文化。而我们目前项目发展的重中之重,则是再次改版升级“烟雨春秋”水影秀,不断丰富其内容内涵,让观众从视觉听觉的震撼,内化到心灵的震撼,让“淹城看春秋”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