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空间规划 重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7月1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部署了我市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产城融合是大势所趋,转型发展是人心所向。作为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州正依托现有的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努力重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今年是欧永玉被公司派驻来到常州的第四个年头。201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投资16亿元,在位于新北区薛家镇的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从项目筹建、设备采购,到设计建设,欧永玉全程参与的同时,也和薛家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2013年,公司第一个固体制剂生产车间投入建设,由于无暇分身两地奔波,欧永玉将妻子和孩子从南京接到常州,今年他在新北区购买新房后,母亲也从老家来到常州共享天伦。如今,公司与家相距不到3公里,周边农贸市场、公园等配套齐全,全家都住得很舒心。江苏紫龙药业制造部部长助理欧永玉说:“之前在南京的时候,我的小孩跟我的母亲,包括我们夫妻两个人是分居三地,当时我的生活没有一种幸福感,现在我感觉幸福感比较强了,而且常州这个地方,也比较适合居住。”
“融合”不是产业与城市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科学规划,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复合与空间的融合。目前,新北区已经谋划出“一城三区”十大功能板块的空间格局,每一个功能板块既有各自的发展主题,同时又是产城融合的基本单元,每一个单元都充分考虑产业和城镇的一体化发展,并通过“多规合一”,推动空间布局的优化。常州市规划局新北分局副局长陆一中说:“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有效的空间支撑,也是为我们产城融合的发展,起一个助推的作用。”
为了使常州的发展始终处于产城融合、动态成长、健康可控的平衡状态,我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一纵三横”的“丰”字形框架,以南北发展带贯穿市域主要发展区域,以沿江、沿湖、沿宁杭高铁发展轴串联特色发展区域,合理布局产业项目、精心塑造城市形态、有效集聚人口资源,形成“轴带相通”、“联动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时,按照老城区改造、核心区提质、工业区布城、新城区强产的思路,重点推进城市中心区、常金统筹核心片区、西南门户片区、东部片区、沿江片区等“一中心四片区”建设,推动人、产、城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合理均衡。常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季小立说:“实现空间规划与常州产城融合的动态平衡,要注意在三个方面引起重视,第一在立意上,在一定尺度的空间经济范围,按照经济空间发展的内生逻辑,预先规划和设计生产生活、产业和人口的空间均衡合理布局,这样才有可能发挥规划的引领功能,实现空间资源的统筹和优化;第二在执行上,一定要尊重规划的法规地位。第三要特别重视空间规划的前瞻性。”
强化基础设施 夯实产城融合发展新支撑
推进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我市将紧紧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的机遇,着力在交通、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为融合发展提供承载力。
最近常州机场进入暑运高峰,深圳、珠海、成都、桂林等国内航线的客座率都在85%左右,台北的出港客座率甚至超过了95%。与此同时,机场国际货运仓库的设备安装、调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一旦通过验收,近期就将实现航空物流口岸的开放。常州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凯军说:“目前机场也正在积极地,与国内外的物流公司,和货运公司在沟通当中,争取尽早引入第二架全货机来驻场,一旦海关监管仓库通过验收,就可以改变目前我们现在,国际地区航班只能拉客,不能运货这么一个状况,同时也为我们未来开通,通达境外的全货机创造条件。”
呼应“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沿江城际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南延、盐泰常宣铁路在常州段的布局联通,巩固我市在苏南板块的区位优势。推动常泰过江通道的规划和建设,贯穿沿大运河城镇轴交通走廊,加快常州跨江融合,助力江苏“中轴崛起”。同时强化精品城市理念,精心设计整体风貌、精致建设街区景观,重视打造城市通风廊道、视线廊道和天际线,塑造具有个性魅力的建筑艺术和特色空间。把数字化城管平台向更广范围延伸覆盖,实现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民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