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职教创新发展系列(2):校企融合 互为依存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2/28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6

企业是职校学生的归宿;职校生是企业的未来。天然的相互依存,决定了校企之间越亲密、越双赢。

一所学校能联姻多少个企业?这串数字令人惊喜: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151个;刘国钧高职校113个;常州建设高职校158个……常州校企合作并不重数量,而是重质量、重水平,合作内容已从举办合作班、提供培训服务,迈向了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的高层次。

课堂对接企业

武进职教中心,“证券模拟厅”教室。这是普通一天的上课情景——

年轻男教师商晔楠正在给学生授课。教室的一面是黑板,另一面则是闪烁着红红绿绿实时K线图的电子屏,教室成了现实版证券大厅,30多个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教室一隅有个隔断的小空间,俨然证券公司“大户室”的范儿。商老师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开过公司,曾任职上海证券机构,今年应聘当上了职教中心的教师。他自信地说:“我很注重实践应用,这对学生就业很有好处!”

从教室到教师,从授课形式到讲课内容,这是一个让人陌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在常州职教界已成常态。

常州建设高职校在各专业设置之初,均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全过程重新编制,每年根据市场新需求和新变化进行滚动修订。比如,老牌专业“城镇规划”,及时跟踪市场需求,新增了“建筑设计”方向,使专业发展得到延伸,更具生命力。

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按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逐步走出“专业细分、打造核心、办出特色”的创新之路。比如,对“汽车应用”专业,进行了“大专业、小专门化”改造,设置了中技、高技和技师的不同培养层次。目前该专业已建成全省同类校的“标杆”,在全国汽修领域占有地位。

引企入校

在常州,职校风景不再单纯,处处给人新奇的“疑惑”。

“引企入校”,风生水起,已成潮流。

“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环境。每所职业学校都建成了若干实训基地,所有实训基地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引进企业生产设备、生产线和中端产品,学校场地与企业设备互相利用,开展生产性实习和产学研合作。常州建设高职校,吸引了香港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常州交通监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来校设立实训基地,四家企业累计投资达200余万元。常州刘国钧高职校与“常州航天创胜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直接将“航天创胜”整体引入学校机电教学工厂,机电系主任兼任企业副总,完全形成校企一体,学生真刀真枪实习和生产,实现学生校内顶岗实习,教师校内企业实践。

“冠名班”引进企业文化,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引领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常州建设高职校创设了三种“冠名班”,以企业名称冠名班级、冠名奖学金、冠名文体活动等。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与“大娘水饺”等公司合作举办了11个“冠名班”,“大娘水饺店长班”成批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在校创设500万元教育基金。

“订单班”引进企业课程,使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乘上了入职“直通车”。常州建设高职校开设的“订单班”,从专业的开发设置、人才培养的方案,到教学课程的制订,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前不久,下辖四川、重庆地区17家港华燃气合资公司的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把求贤若渴的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常州,与该校一口气签订了订单培养五年合约,每年定向培养30-60名专业人才,开启了跨越东西部的校企合作范例。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的订单班不胜枚举:“博世班”、“北京现代班”、“BRT公交班”、“东风日产班”、“小松工程班”、“3G通信班”、“光伏太阳能班”、“巴斯夫油漆班”、“斯必克机电班”……成为品牌厂商打造专门人才的摇篮。

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堪称校企深度合作的“典范”。全省首创“校商牵手”,与商会所属的46家企业结成了校企合作俱乐部,把学校沿街的黄金铺面都贡献出来,提供给企业开设门面。企业把“前店”用于对外销售、服务、接待、财务,把“后厂”生产加工线设在校内。企业照常开展业务,学生则边上学、边实习,实践中碰到问题马上可以求助老师,教师也能接触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信息。有的老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兼任合作方的车间主管。常州科宇电子有限公司进入该校后,师生一起参加企业科研攻关,共同研发了“炉窑三维内窥式智能视频检测系统”,为企业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技术难题。经专家评审,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了国内相关领域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建议尽快进行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生产。

职教大集团 

“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常州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常州制订了10个职教集团建设规划,其中包括:数控、轨道交通、旅游、物流、光伏、建设、电梯、艺术、护理等。常州职教集团建设,继续选择与企业大联合的思路,从而把校企合作推向了更高档次、更大范围的双赢平台。

常州旅游职业教育集团,2010年8月成立,是常州职教集团的开路先锋。该集团由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牵头,市内及辖市、区的5所优质旅游类院校、18家品牌饭店、5家品牌旅行社和景区(点)及4个旅游机构结盟。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互补。由常州艺术高职校牵头、相关艺术教育院校、艺术院团、文化企业加盟的常州文化艺术职教联盟也已组建到位,并于近日正式挂牌,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文化艺术创意产业专门人才。

常州建设高职校探索的是“校企共同体”模式。共同体内部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涵盖很广,有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学生培养、实习、就业、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员工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有的共同研究制订学生培养方式,在一些特色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寻求突破,开国内同行业先河;有的与省内外乡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帮助编制乡镇规划,建立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范本”。

该校校长黄志良深切体会到:“校企合作应该也必须是共同体的关系,企业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学校的主导必须服从企业的需求和发展,企业的主体是学校主导下的主体,两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是双方的主旨。”

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最佳境界?这是中国职业教育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常州,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被现代职教理念和运作方式所替代,“引企入校”、“入企办学”、“创建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共同体”等新模式,已经在实践中收获了丰硕成果。

“没有经济界、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不可能办出真正意义上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这就是常州人实践中得出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