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人大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回眸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2/29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9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共提出议案、建议188件,其中10人以上联名提出议案52件。

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国家机关的法定义务,是对代表依法履职的尊重和支持。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选择科技创新、食品安全、水利建设、道路改造、养老事业等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8件建议,作为主任、副主任督办件,以此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高整体办理水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加强对督办工作的指导,带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和人大代表深入承办单位,通过实地视察调研、听取承办单位汇报等形式,协调督促建议办理工作。通过承办单位的努力,188件建议都已按规定答复代表。建议中提到的有些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有些已被承办单位列入计划,将逐步予以解决;也有的由于具体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承办单位作了详尽说明,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在本届人大期间首次达100%。

这里以专版的形式对今年重点督办活动的内容、成效进行集中展示。

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燕青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王艳红等10位代表提出,区域科技创新是一项涉及经济、科技、改革、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区域间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实现常州辖市区科技创新一体化,需要切实做好两市五区之间的衔接,要避免条块分割,实行统一的协调和决策机制。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实行统筹规划,相关政策要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常州区域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形成常州两市五区一盘棋的创新发展新局面。

督办成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燕青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议十分重视,多次提出要求。在督办代表建议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该建议的办理进展情况,要求督办部门帮助协调有关事宜,使该建议得到较好落实。“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实施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程、科教城建设工程,启动了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基地,覆盖全市产业和地区的创新网络,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是常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全面完成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的重要时期。

为此,我市将紧紧围绕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市本级财政和辖市(区)财政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及其中的研发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激励作用,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体系的完善。二是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社会科技发展领域,进一步强化配置区域内外、政府与企业等各种途径科技资源的集成性,集中有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区域科技发展的重点目标,形成科技资源作用的共生效应。三是强化部门联动。针对产业转型的自主创新与低碳环保、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与保护、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等目标任务,加强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配置、财税政策执行、科技计划引导、招商引资筛选、科技人才引进、科技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的针对性,完善政府各部门服务工作会商机制,形成科技工作开展的联动效应。四是利用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重点推进全市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在加快建设“一核八园”的同时,重点推进金坛市华罗庚科技园、溧阳市中关村华东新兴产业园、武进区科技长廊、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创意基地、天宁区黑牡丹科技园及恒生科技产业园、钟楼区联创国际软件园、戚墅堰区轨道交通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科引新”三驾马车,培育一大批科技成长型企业,把常州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最强、投入产出能力最强的创新型城市。

加强食品安全长效管理 保障市民饮食卫生安全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龙虎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俞申等12位代表提出,目前我市食品行业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简单加工企业占比多;部分企业管理混乱,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企业质量安全台账记录不全,不能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一线工作人员变动频繁,难以熟练掌握食品生产的各项工作要求等问题。建议市职能部门一是要界定角色,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二是要完善制度,夯实食品安全基石;三是要加强监管,有效规范食品行业生产;四是要倡导品牌,提升食品安全高度;五是要加大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工作良好氛围。

督办成效:建议办理过程中,朱龙虎副主任多次听取办理情况汇报。10月28日,朱龙虎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专题听取市药监局等五部门关于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进一步提出了意见建议。作为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单位的药监局,协同市农委、卫生局、质监局和工商局,针对代表提出的问题和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多次就建议办理问题与代表进行沟通,代表对建议办理情况表示满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列入市“60项重点工作(工程)”,进行重点督查考核。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大力贯彻《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着力完善监管机制,努力提升监管水平,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市民饮食安全得到较好保障。针对我市食品领域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职能部门将重点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的,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严禁以罚代刑。二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环节监管。严格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上的监管,努力保障食品安全。三是健全食品安全工作制度。进一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把食品生产经营及监管活动全面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各有侧重、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具备食品药残、食品安全微生物、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项目检验检测能力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形成专业、权威、省内领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五是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价工作。通过专家评估、风险预警,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六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开展法律法规和标准贯彻等方面的集中培训。

加速发展物联网新兴产业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伟昶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江冰等10位代表提出,物联网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加快常州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是摸清常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常州“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二是依托国家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培养高端人才,尽快组织建立物联网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引进物联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以物联网示范应用拉动需求,实施“感知常州”工程,投资建设若干个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引导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市场培育,快速带动产业发展。四是积极支持“常州传感网产业创新联盟”,设置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整合产业资源,推动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新传感网产业链。

督办成效:今年6月份,陈伟昶副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工委对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在调研和视察的过程中特别就代表关注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划、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并视察了物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远宇公司,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支持。市经信委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多次通过电话、邮件和见面的方式和代表进行沟通,并把代表提出的四点建议充实完善到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中,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8月8日,陈伟昶副主任专门就该建议的办理进行督办,召集经信委相关人员就代表议案的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督促经信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物联网新兴产业的发展。据了解,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初步形成,目前我市物联网及相关企业50余家,2010年末,全市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基本形成了从传感器研发制造,到物联网集成、软件开发的产业体系;2011年上半年我市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40亿元,同比增长近40%,物联网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并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后劲。

加快改造劳动东路 方便沿线居民出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宝中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张荷美代表提出,劳动东路(原采菱路)西段和东段都已改造到位,只剩下雕庄段(青洋路到常州制药厂)约2公里长的一段路还是老样子,路面狭窄,路基破损,成为整个劳动东路的交通瓶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常州东大门形象,建议尽快改造。

督办成效:7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宝中带领环资城建工委、人事代表工委的有关同志,并邀请提出建议的张荷美代表,到市建设局召开代表建议督办会,听取该局对“加快改造劳动东路雕庄段建议”的办理情况汇报,推动办理工作的落实。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城乡建设局工作评议的准备工作,11月25日,贾宝中副主任带队视察了劳动东路改扩建工程,并对代表提出的雕庄段改造建议,又着重强调要抓紧落实。

市建设局高度重视该建议,在资金、用地等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劳动东路改造工程列入今年的城市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规划、立项、施工图设计、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有关前期手续,征收拆迁补偿工作正在进行,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力争2012年底通车。

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永明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张旭平等10位代表提出,多年来,市及辖市区虽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但水利设施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圩堤标准不足;抗旱供水能力不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城镇防洪标准偏低。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专门对农村水利建设进行重点部署。二是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明确投入渠道,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三是加快建立水利融资平台,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督办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永明带领市人大农工委和人事代表工委,并邀请部分提建议的人大代表,召开督办会,听取市水利局的汇报,并督察了相关现场。多年来,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日前,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下发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发29号文,为我市农村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有关部门将认真落实各级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指导,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同时以规划为引导,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农村水利建设。目前,我市已经编制了农村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等;正在编制的有千亩以上圩区圩堤达标建设规划;即将编制的有农村水利现代化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二是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投入的力度。市财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上的投入。投入的资金重点开展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农村泵站改造、标准塘坝达标、圩堤加固、通航河道整治等农村水利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两高于一确保”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继续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积极落实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收益部分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同时市级水利部门也将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两个县级市向上争取各项资金,缓解地方资金压力。三是积极宣传农村水利建设。一方面,水利部门将加大对水利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农村水利工作的宣传,把农村水利的现状、作用、存在问题等内容结合近两年的干旱、洪涝灾害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将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宣传有关水利工作及相关的政策,借助他们来宣传水利,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科学制定常州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忠和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马树杉等11位代表提出,“十一五”期间,常州市人口结构矛盾越来越显现:一是户籍人口快速老龄化,高于全省、全国水平;二是户籍人口长期持续低生育,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控和由此带来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三是产业园区的单项规划引起就业、居住失衡趋势明显。建议:一是成立能够统筹城市发展中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机构或组织,建立统一的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互通平台和机制,确保人口发展规划与经济和城乡建设规划同步和协调。二是科学制定常州人口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人口发展规划。三是加强人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督办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忠和作为负责督办该项建议的人大常委会领导,一直非常关注这个建议的办理情况。人代会之后不久,即主动与提出该建议的代表们作了沟通。以后又在多种场合多次向主办单位人口计生委询问这个建议的办理情况。5月下旬,赵忠和副主任还专程赴常州工学院,再次当面向马树杉代表征求意见,代表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针对该建议,人口计生委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强化领导,充实相关职能部门为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增加统筹协调议事内容。将常州市人口计生委纳入常州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实现人口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规划同步、协调开展的目标。(二)强化研究,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在人口研究中的作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人口研究工作模式,整合部门信息系统和研究资源,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开展务实性研究。科学制定《常州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强化人口发展规划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基础性地位。(三)强化应用,更好发挥人口参数在科学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数字人口”工程的应用,以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为核心,建立更为完整、及时、准确的人口基础信息。定期编制《人口发展数据手册》,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监测,为加强人口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提供研究数据。促进人口研究成果转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机制,增强成果转化工作效能,切实解决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问题,形成与其相匹配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宏观思路、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强化政府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富民进程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刘又林等10位代表提出,就业富民、创业富民、助学富民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民生金融”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力度,推动金融服务向县域延伸、向社区推进、向小微企业倾斜。二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适当增加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完善配套政策,增强协调联动,共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和妇女创业贷款等业务的拓展力度,支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青年、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创业和就业。三是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农业担保基金和担保体系建设,以此撬动“三农”金融投入,改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农户、农村企业、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

督办成效: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加强与代表和承办单位的联系,主动了解办理的进展情况。答复意见与代表见面后,及时了解代表对答复意见和办理情况的总体评价,走访了部分政策受益企业,并召开了小微企业、科技企业、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单位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创业就业、融资环境、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情况和要求。

2011年9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在建议督办座谈会上,就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办理意见。该建议交由市财政局会同金融办、经信委、人社局办理后,得到了市财政局等单位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的办理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答复办理工作,并分别于6月20日、6月24日、7月13日3次上门征求代表意见,代表对建议的答复意见和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为使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取得实效,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认真梳理了“民生金融”工作方面的做法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助推“民生金融”的发展。一是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制定了《常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期投入6000万元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投入1000万元建立创意产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二是创新支持担保方式。研究制定了《常州市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设立“新兴产业科技担保引导资金”,向两家民营担保公司注资8000万元,引导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三是支持直接债务融资。研究制定了《常州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引导暂行办法》,努力拓展融资渠道,支持“一核八园”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四是积极争取省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和涉农贷款奖励资金,有效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科技项目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五是兑现扶持金融发展奖励政策。今年上半年,已兑现奖励资金1800多万元。六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大对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技)毕业生和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等创业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民生金融”工作力度,引导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助推“民生金融”工作。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三农”倾斜;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长生督办

代表建议内容:恽爽等12位代表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服务成为近年来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大事。我市在1985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呈现出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多的特点,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必然要求。为此,恽爽等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常州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根据我市的老龄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通过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由政府、社会团体、居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以适应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督办效果:建议交办后,市民政局、老龄委等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并及时予以反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长生带队,多次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督查。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常州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常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日趋健全;市政府将“爱老助老工程”列入2010年60项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对养老服务补贴范围和标准进行调整,上调了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将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列入补贴范围;各辖市区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加紧推进,集老年人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市德安医院迁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首家爱心护理院正式建成,全市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各街道和部分镇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部分社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代表们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满意,并对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代表建议内容:张荷美代表提出,劳动东路(原采菱路)西段和东段都已改造到位,只剩下雕庄段(青洋路到常州制药厂)约2公里长的一段路还是老样子,路面狭窄,路基破损,成为整个劳动东路的交通瓶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严重影响了常州东大门形象,建议尽快改造。

督办成效:7月19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宝中带领环资城建工委、人事代表工委的有关同志,并邀请提出建议的张荷美代表,到市建设局召开代表建议督办会,听取该局对“加快改造劳动东路雕庄段建议”的办理情况汇报,推动办理工作的落实。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城乡建设局工作评议的准备工作,11月25日,贾宝中副主任带队视察了劳动东路改扩建工程,并对代表提出的雕庄段改造建议,又着重强调要抓紧落实。

市建设局高度重视该建议,在资金、用地等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劳动东路改造工程列入今年的城市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规划、立项、施工图设计、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有关前期手续,征收拆迁补偿工作正在进行,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力争2012年底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