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吃个饭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停车位。”近日,市民周先生在朋友圈这样无奈调侃。一次停车之旅,让他直观感受了“开车,停车难;不开车,出行难。”
截至目前,常州市区小汽车保有量61万辆,每辆车按1.2~1.3个泊位计算,所需泊位总计约73-79万个。而相关部门统计显示,常州市区停车位总计约46万个,缺口约27~33万个,并有供需缺口拉大的趋势。
如此庞大的停车位缺口,使得停车成为了市民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哪些地方是最难停车的?造成停车难的原因是哪些?针对日益加剧的停车难问题,相关部门有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规划?
今年5月底,常州市中心城区停车现状调研调查工作全面启动。项目组分别开展了分区分类的入户调查和全民参与的网络调查。此次调查获得9000余名网友的关注,并覆盖了中心城区范围内老旧小区、次新小区、安置房等不同类型共14个典型居住小区的1640个有车家庭,收到有效问卷近5000份。昨天,这份调研数据新鲜出炉。
需求:小区停车难问题普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在工作日出行中,通勤出行占到80%,这部分车辆需要在工作地解决停车问题,由于停车时间较长,导致停车位周转率低。而非工作日出行目的则较为多样化,以娱乐休闲、购物、探亲访友为主,这部分停车泊位周转率高,主要靠建筑物配建来解决。
停车难的问题不是仅限于外出,在自家小区找不到车位也是不少市民面临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随着私家车持有量的急剧递增,大量汽车进入居民生活小区,基本上都呈现出“车满为患”的现状,尤其是老旧小区,情况更是严重。
被调查者中,接近65%~70%的人未购买停车位。这些业主,有30%租用了地下车库,另有50%选择夜间把车停在小区路面,15%~20%的停在小区外。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停车位数量不够,一方面则出于省去停车费的考虑。
约70%的被调查者所在小区都有将空地绿化改造为停车位的情况,对于停车难的老旧小区,有三分之二的人同意将小区内空地或绿地作为停车位挖潜用地。
投入:70%的车主每月停车费在200元以内
据调查数据显示,70%的常州市民每月停车花费在200元以内。可支配收入与停车花费比高于一线城市,间接表明现阶段常州实际停车收费标准较低,经济杠杆调节停车需求作用不强。
此外,相比地下停车场,路内停车收费欠规范,近30%路内停车按次收费,少部分车主与管理员协商收费。未按标准收费使更方便的路内停车收费较低,路外路内停车收费倒挂,驾驶员更多的选择路内停车场,不仅减少了路外停车场的使用,还给动态交通带来较大压力。
对于小区地下停车位的买卖,60%~70%的居民愿意住宅停车只采用租用的方式,之所以不选择买卖,主要考虑价格因素。而在一些小区,停车位“只卖不租”,其实质是开发商以长租的形式如10~15万元出租停车位20年的使用权,由此一来,业主的月均停车费由普遍的200元提升至500~700元,这也激发了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不买车位的车主夜间将车停靠在周边道路、或租用价格低的小区地面车位,这也造成了部分小区地下停车位使用率低。
另外,80%~90%的人认同普通商品房每户1辆的停车配建指标。调研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数据将为后续制订策略提供方向——保证新建住宅满足停车需求,配建指标范围内的车位只租不售。
意愿:9成以上市民支持对路边停车严格执法
90%以上的居民支持对路边停车统一管理,严格执法。据介绍,我市对于违章停车,通常一次罚款50元,且在同一地点不重复罚款,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违章停车罚款比价,远高于一二线城市,违停成本低,加之车主对违章停车处罚存在侥幸心理,无法通过较高的罚款起到抑制违停的作用。
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对于采用何种罚款水平能达到较好的抑制违停现象?近一半的人认为现阶段罚款水平不能抑制违章停车,25%的人认为可以提升到50~100元,另有25%的人支持100元以上的罚款额度。
此外,对路内及道板上能划停车位的道路全部划线,并严格执行路内停车收费政策,获得了80%~90%的被调查者支持。对于停车费用和停车便利两者之间,约80%的调查者优先选择减少停车费用,这一数据表明,经济杠杆在调节交通需求中的作用较大。
商务楼和居民区
一个白天停车难,一个晚上车难停
此次调研过程中,项目组历经1个半月完成了与规划局、交警支队、经信委、房管局、物价局、城投公司等相关部门及单位座谈调研,以及包括典型片区设施普查、停车特性调查与停车意愿调查在内调研调查工作。如何解决这一城市治理中的典型难题,考验着智慧。
原因:供需不协调、停车位使用效率偏低
在停车设施普查过程中,调研人员通过对核心区、外围区等典型片区各类停车配建供给、路内及道板划线泊位、建筑类型及年代、停车需求调研发现,常州现状停车系统供需矛盾突出地区为城市核心区,突出地点为老旧住宅小区和行政办公。
另一方面,在市中心尤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商务楼白天停车需求大,常常“溢出”到马路边上停着,隔壁的小区却有很多空车位,到了晚上,居民开车回家了,商务楼里却空了。这样的“潮汐”情况,导致现阶段许多停车位总使用效率偏低。
以市中心的香江华庭、新城逸境两个小区为例,调研组通过24小时连续停车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小区日间停车场使用率仅为三至四成,有大量空位,夜间停车场基本饱和。而周边的行政办公及商务办公停车场,经过24小时连续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日间停车场饱和度为八至九成,平均停车时间为四至五小时,夜间饱和度为一至两成,有大量空位。
现状:错时停车、路外停车受欢迎
通过1602份入户问卷以及3107份微信问卷分析发现,常州市民对通过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收费的政策制度完善解决停车问题给予了高度期盼。
调研报告显示,我市大部分市民赞成调整停车配建指标。此外,综合入户及微信调查数据,80%以上的市民赞成适当提高普通商品房及外围建筑物配建指标,对于适当降低经济适用房、核心区配建指标赞成者分别占比54%、73%。近70%的人赞成小区空地挖潜停车位以及空闲时段小区停车位对附近办公楼开放。
约75%的市民赞成使用公共停车场与轨道换乘停车场缓解市中心停车压力。
优化路内路外停车收费管理政策成为改善路内停车矛盾的重要突破口。80%以上的市民赞成对道板及路内划线停车位实行停车收费政策、优先考虑路外停车。路外停车使用潜力较大,现状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停车收费管理,引导路内停车向路外转变。
解决停车难
需从五方面突破
调研组工作人员介绍,综合相关主管部门访谈、现场踏勘以及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现阶段解决常州市停车发展需要从五方面问题进行突破。
第一,优化停车配建标准。随着机动化进程加快和轨道交通的开工建设,我市现行的停车配建标准以难以适应时代需求,下阶段停车配建指标制定要加强停车分区的优化以及配建指标的细化。
第二,引入民间资本,推进公共停车场的市场化建设。目前我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主体尚不明确,未形成公共停车场建设模式与体制机制,缺乏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公共停车场的优惠政策,开发商投资积极性不高,导致全市尚未建成社会公共停车场,停车供应结构不尽合理。
第三,制定停车管理办法,严格执法。一方面,目前常州市的停车位产权不够明确,缺乏停车位租售管理办法,导致开发商与业主矛盾大,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现状违停成本偏低加剧了核心区的违章停车,出现路外停车场不饱和而路内违章停车严重、造成动态交通压力大的情况。最后,缺乏全市层面的路内停车规划,导致管理困难,违章停车多。
第四,规范停车收费,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市路内停车收费采用一种收费标准,未体现区域差异化,未能有效调控核心区停车需求。不透明、不规范的现金缴费方式使停车收费难以按标准实施,导致路内、路外实际停车收费倒挂,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未能得以发挥。
第五,加强部门合作,以组合拳破解停车问题。停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主体。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围绕停车矛盾推出了不少措施。但因多部门、多方政策协调合作不够,大量工作的付出只收获了很短暂的改善效果,并未从根本上缓解停车问题。未来应加强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提高政策措施实施的整体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