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南通”全方位全周期创新推进

来源:南通日报 2019/12/12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3

“一到冬天,我的皮肤就容易过敏,而这种抗过敏药又很难买。这下好了,只要一查就知道哪里有得卖。”昨天,市民杨勇打开手机,通过市卫健委官方平台“健康南通微平台”便民服务栏目中“查短缺药”功能,一下就查询到“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畅然)”这款药在市第三人民医院药房有库存,这样他就再也不需要挨个医院、药店找了。使用这个我市在省内率先建立的“短缺药品自助查询登记信息系统”,市民动动手指就可轻松获悉各大医疗单位药品库存状态,如果有些稀缺药品一时买不到,市民还可点击该系统“我的登记”板块,进行短缺药品登记,一旦该药品到货,系统将及时通知市民,大大方便了患者购药。因为方便实用,该系统刚刚获得2019中国智慧健康医疗优秀成果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无论大小,都是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市着力聚焦人民生活高品质,积极适应群众卫生健康新需要,坚持为民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创新导向和发展导向,扎实推进“健康南通”建设,加快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是市民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市卫健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缓解三大难题,持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我市一方面保基本、强基层,全市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公平享有15分钟健康服务圈。另一方面,围绕群众“看名医难”问题,市卫健委率先作为,主动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在“医疗服务、科研创新、健康信息化”等方面加快融合,实现了医保异地实时结算、健康档案互联共享、预约转诊绿色通道、血液跨域供应保障、儿童异地预防接种、综合执法一网融合等核心业务的实时化、一体化和同质化。在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上,我市积极破除“以药养医”,规范医疗行为,建立医学质控机制,加快推进医学影像、检验检查的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在着力解决“看病烦”问题上,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病患者为重点人群,探索实施“点单式”签约服务;率先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三优工程,诊前实现预约诊疗,诊中提供诊间结算、自主查询、自动发药等便捷服务,住院实现床位预约、床边结算等功能,切实减少群众“排长队、来回跑”的现象。

如今,市民带孩子接种疫苗,只要一扫码,随时能查询追踪到所注射疫苗的源头,切实保障了接种安全,这是我市推进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市104个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已全部按照标准化要求完成建设,高效满足了儿童预防接种需求。

在提升健康服务质量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推进实事项目。今年在市区公共场所投放1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目前,投放单位已完成机器安装,同步开展全员普及性培训3000余人,授证培训220余人,11月底已完成阶段性培训任务。与此同时,着力做好妇幼“四免”筛查,为全市适龄妇女免费实施“两癌”筛查,为全市产妇免费实施产前筛查,为全市新生儿免费实施疾病筛查,为市区新生儿免费实施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今年我市还首次为市区户籍65周岁以上有意愿的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目前已接种5.4万余人次,完成计划数的95%,社会反响很好。

作为国内仅有的三座城市之一,今年5月,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高分通过国家五级乙等现场评测,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夯实各项工作基础上,我市坚持创新导向,主动担当、扎实推进国家五大改革试点。除国家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试点,目前,我市的国家综合医改试点持续深化,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稳步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多元化监管试点积极推进,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率先启动。

一系列的创新作为,让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健康南通”建设初见成效。市卫健委权威数据显示:全市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2.6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公立医院综合满意度第三方测评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方阵,广大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记者叶国 冯启榕 通讯员林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