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D建筑打印技术,天承光电公司历时两个月发明“防疫智能测控方舱”;振康机械通过焊接机器人,帮助企业缓解疫情期间用工荒……记者从3月26日下午召开的海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成果服务推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海门迅速打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组合拳”,一批科技型企业在疫情中逆势而上,结出科技创新累累硕果。
多项举措助力科技创新
“企业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我们将给予针对性支持。”海门市科技局局长黄玮介绍,疫情发生后,根据“海门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十二条意见”要求,该局立即打出“组合拳”:会同财政部门特事特办,建立科技资金审核绿色通道,优化拨付流程,提前拨付2020年各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超过2000万元,208家企业受益;携手中国银行海门支行开通“疫情科技贷直通车”,通过给予专项额度、优惠利率、专属产品、增加存量额度、提高抵押比率、绿色审批通道、支持中长期贷款等,重点支持生产销售疫情防控物资以及为防控物资生产提供配套的科技型企业,助力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发展。
此外,海门还紧急启动科技项目应急科研攻关专项申报,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疗技术、检测等临床应用技术及医疗用品、防护用品、防护器材等重点科研攻关,发挥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已有10家企业申报,5家企业通过评审拟予立项。
停工停产时思考不能停
“进舱前,必须通过这条红毯,红毯先会对鞋子消毒;随后通过智能控制设备进行人脸识别,进入舱内;这里共有三个舱,第一和第二个主要是测温和手部消毒,第三个是通过雾化进行全身喷淋消毒。”当天,记者来到天承光电公司,跟着公司董事长沈标体验了一把“防疫智能测控方舱”进入程序。
沈标介绍,和普通建筑物不同,这个“防疫智能测控方舱”是用3D建筑技术打印出来的。市民只要按照正常步速进入这个建筑物内,几秒钟就能完成人脸识别、测温、消毒、喷淋,体温异常就会发出警报。
说起建设3D打印方舱的初衷,沈标说,他想运用公司现有的技术,为疫情防控作些贡献。“在停工停产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思考不能停下来,我们就想到利用3D建筑打印技术来做防疫防控通道。”沈标说,“防疫智能测控方舱”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需要测温消毒的各种门禁通道场所,如建筑工地、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学校的入口处,对当前乃至后续甄别发热患病人群、防止病毒传播具有很好的管控作用。
除了“防疫智能测控方舱”,天承光电公司还同步发明了“负压隔离方舱”,可对出现发热症状的人员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焊接机器人缓解用工荒
复工复产以来,不少企业发生用工荒。振康机械历经10年技术积累研发的焊接机器人成了“香饽饽”。
振康机械位于“机器人小镇”正余镇,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去年全年共销售150台焊接机器人,疫情发生后,已陆续接到数十家企业的订单,其中,20多家企业来自海门本地。这些企业通过“机器换人”,不仅解决用工荒,还实现了转型升级。
位于余东镇的希诺实业就是被疫情倒逼,开始了“机器换人”。希诺实业有一半的员工来自省外,2月20日复工后,首批只有40人到岗。总经理陈金国急得团团转。无奈中,他找到振康机械,下决心进行技术改造。2月底,首批26台焊接机器人正式“上岗”。陈金国发现,这些机器人干活又快又好,由于24小时连续运转,在公司员工目前只有90%到岗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1.2倍,而且产品品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振康机械董事长汤子康说,截至目前,公司今年已接到500台订单,还源源不断有客户找上门来。
“疫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场大考,海门将以更大力度、更优形式引导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从而助力企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黄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