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废处置,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另一个战场。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保铁军作为隐形“逆行者”全力筑牢这道防线,超前响应,加强监管,主动作为,确保一线产生的大量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理处置。从1月20日至3月15日,全市已累计处置医疗废物919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废物98吨,贮存量为0吨,做到日产日清。
每日调度医废处置情况
16日下午,在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将从定点隔离区收集来的医疗废弃物卸载,经医废车间高温蒸煮、消毒、破碎毁形等系列处置,达到技术要求后,这些新冠病毒医废就会成为一般垃圾,被送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目前,我市正常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共有3家,分别是位于如东的南通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启东的南通润启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通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其中高温蒸煮设施2个,微波消毒1个。在我市启动应急响应后,医疗废物日集中处置能力达87吨,医废处置规模全省第一。
“从1月20日起,我们就开始每日调度医废处置情况,加强医废处置单位监管服务,指导医废处置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市生态环境局固化处负责人黄晓华和同事们也正是从那天起,再也没休息过一天。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在南通尚属“萌芽”阶段,路上戴口罩的人并不多。但出于职业敏感性,他们意识到,这场战斗需要时刻响应、随时报告、定期调度,很多人自觉开启通宵达旦的工作模式。
重压下与病毒“抢”时间
定点医疗机构、农村医疗机构、集中医学观察点、医废处置单位……疫情期间,医废数量倍增,传染性大,处理过程繁琐,医院内收集装车外运,沿途路程长,卸车、焚烧过程接触人员多,传染病毒风险极高。
重压下更要与病毒“抢”时间。市生态环境局迅速集结,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市三家医废处置单位开展驻点监管和服务,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医废收集、转运、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到医废处置单位疫情期间防护等级提高,防疫物资紧张,工作组还主动联系防控指挥部,争取到口罩2000只、防护服100件,确保医废处置人员工作安全。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干部积极奔赴“现场”,全市系统一盘棋,对医废处置能力、处置现状等进行检查核对,及时提供最新技术要求指导,开展一对一包片监管服务。全系统所有涉疫监管和服务人员迅速从春节假期中脱离出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直至现在。
截至3月15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出动2320人次,检查服务医疗机构等单位839家次,协调解决问题155个。
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随着疫情发展,全市医废量增加。根据应急处置方案,2月14日,经市政府批准,我市及时启用了东江环保、润启环保两家公司的危废集中焚烧炉,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至此,全市医废处置能力从27吨/天提升至87吨/天,处置规模达到全省第一,保证了我市所有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同时也可为全省医疗废物处置作贡献。
当时,南通润启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的危废焚烧炉还在作应急启动准备,准备工作需要一定时间。为及时处置启东、海门地区无法大量处置的棉织物类医疗废物,经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多方协调,2月14日,南通润启环保公司把第一批启东、海门地区医疗废物安全送达南通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危废焚烧炉应急处置,为确保整个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及时、规范、有序、高效,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对处置过程全程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