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通讯员 章志辉 记者 杨新明)日前,如皋市委网信办主办的“我家门前看小康”系列网络主题活动启动。当地网媒、知名网友、摄影大咖等组成采风团,踏访“我家门前那条路”“我家门前那条河”“我家门前那个庭院”“我家门前那方田园”“我家门前那所学校”“我家门前那些企业”等,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我家门前”的点滴变化,记录如皋人的小康生活。
治理后的河道碧波荡漾。 章志辉摄
昔日臭水沟变成美景河
“以前这里就是个臭水沟,夏天臭气熏得我们都睡不着觉。现在河水清了,河坡上种了桃树、红叶石楠。吃了晚饭,村民们就出来散步。”看着“家门口那条河”碧水清清,磨头镇居民沈建华很是高兴。
近年来,如皋推进“河长制河长治”工程,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管桩护坡、植被绿化、生态修复,整治后的河道“河畅、水清、岸美、景绿”。今年,如皋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全面掌控黑臭水体,将已整治的黑臭河、举报过的问题河、管护盲区的边界河、有恶化趋势的隐患河作为排查重点,发动群众对身边河道进行感官评估,通过生态整治,已消除黑臭河道113条。
今年上半年,如皋11个市考以上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平均达到优Ⅲ类比例100%,地表水环境质量列全省第五、南通第一。
家门口可享优质教育
砖红色的外立面,美观大气,窗明几净的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一应俱全,位于搬经镇的搬经小学与城区学校几无二致。
“我家二宝就在家旁边的学校上学,这个条件我们放心。家里老人帮着接送,还能照顾田地,再也不要像大宝那样城里乡下来回跑了。”说起“家门口的那所学校”,搬经镇居民刘霞难掩欣喜。
近年来,如皋探索从“全域均衡”到“全阶优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打造出教育优质均衡的创新样本。今年如皋高考一本上线率达76.29%,为江苏省平均上线率的3.2倍。
回乡就业,照顾孩子更方便
“有了小孩以后,在外面工作就多了牵挂,遇上节假日既想加班多赚钱,又想赶回家陪孩子,矛盾得不得了。”踏访“我家门前那些企业”时,来自吴窑镇何柳村的沈飞感慨万千。
“去年,思凯林家居厂建到了家门口,我和家人一商量就回来了,每月产量做得高的话,有一万元的工资,吃饭住房的费用都省了,家里有啥事都能照应。”在吴窑镇的思凯林家居厂,像沈飞这样的本地员工还有100多名,他们过去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打工,留守家园的孩子非常孤独,盼望着父母早日回到身边。
吴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邀请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为如皋发展输入强劲动力。
田园产业兴,钱袋子鼓了起来
行走在如城街道钱长村夏家庄,绿油油的草坪一眼望去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这个村草坪种植面积3000多亩,养眼又养人,让村里的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我一个人在家,一年种植草坪也能赚五六万元。”村民姜秀英年过七旬,儿女都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在家里种着四五亩草坪,这几天,正忙着把地里的草坪铲起来卖钱。
走进东陈镇徐湾社区徐湾生态家庭农场,成熟的翠冠梨挂满枝头,清香扑鼻,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翠冠梨口感甜脆,全部施用有机肥,亩产2000公斤,亩产出两万元。”端上有机农业的“金饭碗”,村民张爱芳告诉记者,他们到梨园打工,去年人均增收1万元。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作为农业大市,如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发展之路,“如皋盆景”“如皋黄鸡”“如皋黑塌菜”“如皋白萝卜”“如皋香堂芋”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如皋小花生、如皋本荞麦等风味独特的五谷杂粮和瓜果网上同样卖得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