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市经信委发布今年1-8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市“3+3”重点产业现价产值同比增长14.4%,占规模工业比重60.7%,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推动制造业结构更趋优化。
重大项目集聚,结构质态优化
今年以来,一个个重特大项目的加速推进,为“3+3”产业接续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强大动能。
全市“双百工程”今年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重特大项目有76个,其中“3+3+N”产业项目74个,占比97.4%。1-8月,全市“双百工程”新开工重大项目49个,其中48个为“3+3+N”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97.9%。中天科技年产1000吨超低损耗预制棒、三元新材料、中膜新材料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常州中天钢铁已与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南通建设千万吨级精品钢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与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签约合作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环普现代产业园,总投资分别为6亿元、8000万美元。
1-8月,全市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1.9%、19%、17%和16.3%;船舶海工和高端纺织产业稳中有进,增幅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同比增长12%和8.2%;船舶产业、海工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1/10、1/3,高端纺织产业规模约占全省15%。
创新能力增强,载体支撑有力
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4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98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家。
正在建设中的中央创新区,致力打造“5+5”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十多家单位已达成入驻意向,正式签约的已有5家;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高校院所,我市合力共建南通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围绕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三大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已制定建设方案和三年规划,以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技术封锁为目标,研发4个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同时,我市制定出台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实施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倍增和通籍英才归雁计划,打造活动平台,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全市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8名,省“双创”人才321人。
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行榜中,我市5个县(市)全部上榜。强大的产业发展载体,成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全市建成海工船舶、现代家纺、电子信息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市级特色产业基地49个,集聚发展势头不断强化。
支持更加聚焦,服务更具特色
9月17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服务业、外贸转型四个方面提出24项政策意见,重点对“3+3+N”产业的重大项目、智能化改造、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招引、质量品牌提升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今年以来,我市对重点产业的政策扶持更为集中,不仅有重点工业企业“5215”梯度培育计划,还研究制定《关于2018年全市“3+3+N”重点产业推进工作的意见》《2018年部门推进“3+3”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考评办法》等,在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做大规模等方面有了更为详细、精准的措施。
细化政策的同时,市经信委等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组织重大活动、深化沪通合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大会、高端纺织高质量发展路径交流会、豪华邮轮、海工装备及海洋新技术交流会、新材料产业发展交流会等行业高端峰会,集聚产业大咖,搭建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南通产业影响力;江苏省国际服装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张謇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等重点展会上,南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与业内领军企业、知名高校院所深化产业合作,推动产学研项目落地,为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储蓄力量。同时,相关部门对上海相关产业情况进行调研,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别绘制招商地图,形成招商目录,为各板块招引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提供指引;重点打造“3+3+N”产业质量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高端纺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水平,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