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走帮服”助力主城绿色发展

来源:南通日报 2019/1/2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水是城市的血脉。作为南通主城核心区,崇川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等级河道147条,沟塘渠170余条,这些河道如同血脉,为崇川带来发展机遇,也为主城带来灵动之美。但近些年来,部分河道沉疴在身。让这些河道恢复昔日面貌,成了崇川百姓一大期待。

自全市深化“走帮服”重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会以来,崇川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走帮服”+水环境污染排查整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搭建了“123X”的组织架构:“1”是搭建一个“网格污染源排查组”;“2”是融合区“走帮服”活动办、区防污办力量;“3”是建立走访巡查、分级处理、协商研判三项机制;“X”是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群众评议团、公益社团等方面的监督作用。聚全区之力,狠抓水环境污染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提升水环境,让百姓畅享碧水蓝天成了崇川区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前从河边走,苍蝇蚊子往脸上撞,水又黑又臭,怎能想到会有今天的美景。”站在工农河畔,两旁绿树婆娑,缓缓流淌的河水荡漾着涟漪,家住任港街道大庆社区的王阿姨倍感舒心。可就在一年前,工农河还是一条远近闻名的黑臭水体,被称为战胜村“龙须沟”。

工农河是一条区级管理四级河道,是连接任港河与长江的支流,其中任港段长度近千米。长期以来,因为周边战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工农河水体发黑发臭,夏日蚊虫孳生。“北侧的战胜闸根本不敢开,污水会直接涌进任港河。”任港街办副主任郁小勇介绍。在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崇川区纪委在内的“走帮服”工作组的帮助下,工农河整治项目正式启动,沿河23户居民仅用了1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搬迁,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管道,河道同步开启了截污、清淤、疏浚、护河、绿化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系统梳理,昔日“龙须沟”变身景观河。治理只是治河的开始。作为“结对帮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走帮服”工作组一方面协助任港街道加强工农河的日常巡查和保洁,推动水环境污染排查,同时开展多次保护水环境的相关活动,从思想根源上增强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

水畅河清,活的是城市河道,暖的是社情民心。崇川区副区长谭真介绍,“去年以来,全区黑臭河道整治投入超亿元,文峰支河等18条河道旧貌换新颜,大大改善了全区的水环境面貌。”

“河道的许多问题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河道管理保护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崇川区住建局水利科负责人介绍,由于崇川区人口密集,大量河道位于人口居住区,群众自我参与、共同维护环境的意识不强,车库改造居住、小饮食店、涉农居住户等偷排污水、私接雨管等现象的隐蔽性很强,对于排查治污有一定困难。为改善这一现状,以社区为单位,崇川区依托全区928个网格,建立了覆盖“市-区-街-居”四级近4000名党员干部组成“网格污染源排查组”,明确排查六小行业污水排放情况、河道两侧排污口情况。

为强化治理和长效管理,区“走帮服”活动办、区防污办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专业化辅导队伍到各排查组进行业务指导,遇“疑难杂症”两办第一时间会商会办、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由区政协牵头,建立了一支6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环境监督队伍;区“走帮服”活动办选聘了来自不同行业的40名群众、党员代表,组建了群众评议团;穆邻志愿者服务队、凤凰社区乐翼志愿团等20家公益社团一同对“聚力治水”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崇川区“走帮服+水环境污染排查整治”不仅打响了漂亮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也赢得了广大居民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