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创新机制“以文化人”

来源:南通日报 2019/2/17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7


12日,春寒料峭,通州区十总镇小游园内,文艺节目逐一上演,现场观众鼓掌叫好声不断。

春节期间,通州精心筹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贺新春”群文艺术精品巡回展演,深入金沙、兴仁等镇(区、园、街道),把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送到群众中间。

党的十九大以来,通州以改革文艺精品创作机制为切入点,每年规划创作50部文艺作品进入年度题材规划库,对重大题材、重点项目加强规划论证,好中选优,精准扶持,涌现出大型通剧、儿童剧、黄梅小戏、小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等多种题材的文艺精品,为老百姓构筑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卫东说:“通州创新孵化机制,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加入文艺创作大军,巧借‘文化之力’涵养人、砥砺人、引导人。”

去年10月,在央视举办的《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中,通州选送的《审舅舅》从5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夺得第六强;仅隔一个月,在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相声小品大赛上,由该区公安局自编自演的小品《缘来如此》,从全国253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这也是江苏公安文化作品在这一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今年元旦晚上8点,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联合播出“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开场戏曲合唱《百戏贺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剧种代表联袂演出。通州歌舞团演员葛豪和张莉高唱通剧,系在国家级晚会舞台上的首秀。

通州“大手笔”推进文化工作,持续加大“文学艺术奖”的奖励力度,激励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群众文艺爱好者走上前台,在文化繁荣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童声里的中国”创研基地设立“名人工作室”,激发创作人员热情;选送优秀创作人才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专业培训,举办研习沙龙和采风活动,邀请范小青、盛小云、薛梅等名家来讲学;积极搭建作品展示平台,举办(承办)面向全国全省各类展演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比赛、调演、展览,为通州原创作品提供展示机会。去年10月28日,童声里的中国·2018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颁奖音乐会在通州落幕。500多名选手参赛,110名进入决赛。南通选手陆许玉、张正一、张洋西获得少儿和儿童B组金奖。

创新孵化机制,在一系列“强势”扶持政策的引导下,一批高起点规划的文化设施平台“崭露头角”,小戏小品、原创舞台剧、音乐儿童剧等领域的文化精品创作“百舸争流”。通州充分发挥“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基地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引领作用,开展童谣、童诗、童歌的创作、征集、展演、推广活动,推进音乐儿童剧《田梦儿》《青铜葵花》的公益巡演,打造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用“爱敬诚善”理念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月上旬,第九届“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启动。这次活动由通州区委区政府承办,将评出优秀童谣100首,最佳校园歌曲15首,并汇编出版优秀作品集。10月,将在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举办颁奖仪式,并组织全省中小学校开展优秀获奖作品诵读传唱、展演展播等系列活动。 

“童声里的中国”少儿歌谣创作大赛自2006年开始,每届都有鲜明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吸引全省 7000多所中小学校广泛参与,得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创作者的积极响应。

通州充分发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强化艺术精品创作,放大优秀作品启迪人、鼓舞人的效应。何婷婷是通剧《瓦匠女人》的主演,经过10年“熏陶”,她从一个戏剧爱好者成长为通州通剧团的当家“花旦”。她说:“我是通州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它的繁荣激励我这个‘新通州人’更加努力,向大家呈现更好的文艺作品。”

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艺术精品成为通州传播新观念、新风尚的有效“介质”。该区连续20年区镇联动举办“通州之夜”“欢乐江海行”“古沙舞台周周演”等“送戏下乡”活动,为百姓带来“家门口”的文化汇演超过5000场。通州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张贺林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惠民演出,传播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新风,最终达到教化人、熏陶人、塑造人的目的。”

近年来,通州将曲艺艺术发展作为“兴文化”的重要载体,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通过政策引导、构建平台,小戏、小品、曲艺作品创作如春潮波涌,相继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大赛奖项数十项,多次登陆央视。通州区先后被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小品之乡”“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称号,前后3次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今年1月,通州被授予  “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成为苏中地区首个“中国曲艺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