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了家门口上高速的梦想
28日上午9时12分许,海启高速公路通州湾收费站口,随着起落杆的抬起,一辆车牌号为沪C959AY的轿车顺利驶入海启高速公路。海启高速公路的提前通车,结束了通州湾不通高速的历史,也圆了通州湾人在家门口上高速的梦想。
驾驶员张友谦激动的心情,不亚于通州湾的本地居民。他是南通维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焊装部的工程师,企业当时从上海转移而来,正是看中了通州湾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广阔资源和后发潜力,尤其是南通正大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从通州湾开车到上海,路上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张友谦兴奋地说,刚刚看了导航,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距离更短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海启高速一头连着上海,一头连向南京,是加快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实施、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工程。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建飞说,海启高速作为S28启扬高速的东延,终点接G40沪陕高速通启段,通过崇启大桥直达上海,形成一条苏沪省际新通道,对我市江海联运、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尤其是跨江融合,推进区域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创新协调打造“绿色工程”
迎着秋日的风,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体验平稳舒适。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HQ22标项目经理汪国专说,这正是源于道路建设中使用的新工艺、新方法。
“工程质量,是海启高速公路的生命所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海启建指常务副总指挥曹建中告诉记者,海启高速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管理模式。海启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在建设之初,就提出把海启高速公路建设成为“十三五”时期江苏高速公路品质工程示范项目的总体定位。建设过程中,项目以“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为目标,各项实体质量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检查中,交通运输部督查组给予“全国一流”的高度评价。截至目前,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公路工程工法1项。特别是以“绿色建造”理念为引领,在全省所有高速公路建设中,首次将预制场运用到工厂内,实行流水线作业,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影响。
9月26日,海安至启东高速公路顺利通过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的交工验收,验收评定结果中提到:“路基工程稳定密实;桥涵工程精细耐久,内实外美;路面工程平整舒适,路基、路面、桥梁、交通安全设施、机电工程总计166个单位工程,优良率均为100%,工程质量优良。”
创造外购土源“南通模式”
海启高速是“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新建里程最长的一条路,线路全长130.75公里,土方需求量为1597万立方米。
“项目克服了跨越构造物多、桥梁比例大、沿线土源紧张等困难,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并以高分通过了验收。”周建飞说,在施工过程中,我市秉持“无障碍施工”“保姆式”服务理念,创造了临时用地办理的“南通经验”、外购土源的“南通模式”等,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我市地处江海平原,项目建设用土需求量大,土源的问题怎么解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南通市锡通过江通道服务指挥部副总指挥羌永芬道出了其中的秘诀:“一是沿线各县(市、区)提供的取土坑,二是针对海启高速如皋、启东等沿线取土困难的实际情况,实施外购供土330万立方米,节约取土坑用地2157亩。”为此,我市提出了工程建设用土像黄沙、石子一样,作为建材进行购买。为确保此设想得以实施,指挥部制订外购土方案,细化土方数量、位置、单价,供土联系人等资料,为施工单位外购土购置提供准确的信息,降低了取土成本,抢抓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