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乡镇(街道)巡礼:6年巨变看薛家

来源:常州日报 2011/6/2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48

  从原来的贫困乡镇,到现今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苏省省级示范点,薛家镇的华丽蜕变看得见,摸得着。
  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半年完成工业销售130亿元,引进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近2亿美元;引进内资大项目两个,总投资均在2亿元以上……薛家镇党委书记黄群喜的介绍,为该镇6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注脚。
  3月7日,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这是薛家镇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常州市第三家在创业板发行新股的公司。目前该镇维尔利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特雷克斯高空作业平台、科恒炉业热处理设备制造等6个项目已建设完工;16个项目正在顺利建设中,5个项目报批待建。一批世界级的大公司纷纷进驻薛家,成为企业登陆长三角的桥头堡。
  “这六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区域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面对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形势,六年来,薛家镇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始终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39.89%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5.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46%和37.41%。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是2004年6.94亿元的7.35倍;完成财政收入7.3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分别是2004年1.12亿元和0.71亿元的6.58倍和4.83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是2004年8.45亿元的4.26倍,其中工业投入27亿元,是2004年3.16亿元的8.54倍,年均增长43.34%。
  这六年,是薛家镇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亟待转型的时期。全镇上下紧扣时代前进脉搏,紧跟产业转型步伐,全力加大有效投入,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产业平台,全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产业齐头并进。六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31亿元,年均增长27.93%,其中,工业投入完成103.83亿元,年均增长43.34%。三次产业结构从2004年的5.3:64.5:30.1调整至2010年的1:85.5:13.5。工业主导地位凸显。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两百亿元大关,达到206亿元,是2004年21.9亿元的9.4倍,年均增长46.33%。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206亿元和22.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7.01%和64.21%。全镇现有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48家,超千万元企业150多家,一批上市企业正在培育和成长之中。三产份额快速递增。全镇的商贸、金融、餐饮、娱乐等三产服务业日渐繁荣,2010年全镇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5%,年均增长率达20.41%,是2004年的3.32倍。
  产业布局日渐清晰。六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调整产业规划,全镇已落成薛家工业园、机电产业园和生物医药园三大产业园区。其中,10平方公里的薛家工业园高标准实现了“七通一平”,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建有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六年来累计引进内外资企业2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超5亿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本金超20亿元。已有韩国现代、日本电装、日本三菱、日本小松、日本新日铁、美国特雷克斯、瑞士立达纺机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销售178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总额的86%;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的机电产业园已完成五年发展规划,将建成生产制造、科研服务和生活配套三大功能空间,现在已进
  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一期规划2.89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展开。三大园区的开发建设将为薛家镇的工业经济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全镇的工程机械、煤矿机械、轨道交通、车辆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发展层次日渐清晰。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2007年,作为第一家代表常州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城镇,薛家在小城镇建设中突飞猛进,一个宜居的城市形象日渐成形。
  “这几年我们镇上的变化太大了!”家住顺园一村的陶大玲用“天上地下”的强烈反差来形容薛家的巨变。“以前这个时候,我们农村正是插秧最忙的时候,家里锄头钉耙摊得乱七八糟,现在你去看看,我们住的楼房里清清爽爽。”她开心地说。旁边的曹阿英笑着补充道:“我们现在也过着城里人一样的日子,镇上医院、商场、学校、幼儿园、菜场、饭店、公交站,什么都有,空了还可以去公园里逛逛。”
  “幸福”写在每个薛家人的脸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薛家就提出“发展小城镇,走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坚持整个城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使该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顺利推进,镇区面积从2000年的0.4平方公里发展到2002年的0.8平方公里,再到现今的4.2平方公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经过六年的大开发、大建设,昔日的农村已演变成充满朝气的现代化新城。建筑显气势。放眼镇区,已有600多栋高楼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六年来,薛家镇先后开发建设了奥林匹克花园、怡景名园、香槟广场、幸福小城等商品房143.5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面积78.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
  65万平方米。同时,九龙仓、佳兆业两大高品质商业开发项目全面推进,为薛家的城市化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镇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省级农贸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奥园大酒店、快捷连锁酒店、银行等餐饮、娱乐、宾馆、金融等商业配套行业蓬勃发展;4S汽车城、艺博园等特色三产方兴未艾。目前,仅汽车城就已汇集多家汽车品牌。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文教卫生配套日益完善,两所中学均通过了省示范初中验收,两所幼儿园均通过了省优质园评估,两所小学的素质教育成果显著。通过六年的大手笔建设,薛家镇的城市化发展已化蛹成蝶、精彩蜕变。
  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是薛家镇发展经济过程中着力打造的重点内容。六年来,镇党委、政府从硬设施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全力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一是基础设施“硬环境”全面加强。六年来共修建镇级道路15条,总长24.5公里;完成道路绿化36公里;完成园区、小区和公共绿化94.7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照明7.5公里、完成公共照明105公顷;建设桥梁62座;开挖、石驳河道13.5公里;农村全面完成改水改道和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镇的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立体化、现代化的大框架。二是城市化管理“软环境”全面提升。镇物管、城管以及各社区居委会以“管理有序、服务规范、创建品牌、提高效益”为目标,努力做到“服务无缺憾、管理
  无盲点、居民无抱怨”。镇区区域实施数字化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主要道路及重点区域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各社区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方式,将监督巡查、台账记录、考核管理、教育培训等措施同步落实,形成了物业与“居委会—楼组长—居民”相互监管、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六年来,薛家镇的城市化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各界参观考察人士的一致认同,连续跨越江苏省园林小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三大步,取得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巨大成就。
  薛家是常州市首批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已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先进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特色文化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目前,全国文明镇的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
  华夏艺博园、吴氏中丞第、东坡文化城……打造文化名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个大胆的设想从梦想变成现实,薛家镇用事实创造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奇迹。
  2008年,该镇充分利用常州区域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了江苏华夏艺博园,不但挖掘本地区曾经辉煌的江南特色传统工艺,还将索取全国多样化的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华夏艺博园是江苏省重点扶持的工艺美术产业园区,也是常州市近年来重点建设的七大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分三期建设开发,一期投资建造了四幢工美展销大楼、十套别墅组成的大师村、中心公园、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共计约5万平方米的场所。目前,已有两幢工美展销大楼全面启动营业,共吸引了来自黑龙江、辽宁、江西、云南等地的30多家工美企业及工美师工作室入驻,汇集了乱针绣、留青竹刻、梳篦等40多个工艺美术门类,形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展销场所,接待了参观、旅游团队200多个,数万人次。
  “你们有什么,能做什么?”面对几年前在文化建设中的质疑,薛家镇今天给出了答案。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薛家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平也得到大提升。截至今年,该镇已开展送电影到村(社区)600多场次,建成“农家书屋”6个,配送图书15000多册,并成功创建省、市级示范点各1个;精心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文明。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等特色文化团队10多个;成功举办和协办了央视“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江苏省“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迎省运倒计时100天万人健步行签字仪式、“多彩新北·首届百姓艺术节”、幸福广场
  周周演等大型文体活动百余场;各群众团体与小区居民整合资源,互联互动,各类主题鲜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也广泛开展。文明创建亮点纷呈。广泛开展全国文明镇创建活动,在全镇开展“文明家庭标兵户”、“文明楼道”、“十佳婆媳”、“优秀志愿者”等多类型的文明评选活动;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2个、区级文明村8个、文明单位7个;认真开办广场课堂,全面办好道德讲堂,推选、宣扬身边道德模范;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已成为全市亮点工作。全镇上下形成了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积极争当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薛家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先进镇”和“江苏省文明乡镇标兵”。
  政通人和的安定环境
  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让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是薛家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几年来,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同步提高的精神需求,薛家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六年来,全镇累计完成社会事业投入近3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19元,比2004年增长了88.32%。
  在推进民生工程中,薛家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六年来共培训13000多人次,新增就业8000多人。目前,全镇符合就业条件并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已实现100%就业;全面完成了2万余名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工作和3000余名农民的新农保工作,基本建成了以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六年来,共发放各类低保和生活救济补贴2000多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100%全覆盖,六年累计住院和门诊结报4万余人次,实报金额近2000万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调解时更大地在‘情’字上下功夫,每一个在这里调解的双方当事人最终都很满意。”在薛家司法所内,两名因发生纠纷而来司法所“讨说法”的村民刚刚握手言和,调解员这样说。
  保持社会稳定是基础。几年来,薛家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程,坚持建、防、打、教相结合,治安环境稳定有序。广泛排查、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发展环境政通人和。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加强。镇司法所创造性地把征地拆迁、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和结息分配等各类矛盾分流到村委调处,限期办结。该所在打造镇一级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公调对接”,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公调对接”机制并形成了符合当地实情的运作模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矛盾纠纷调处率提升了2.0%,达99%;调处成功率提升了3.3%,达98%;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了5.5%,达97%;矛盾纠纷总量逐年下降,“民转刑”杀人案件持续为零;公安110重复报警率由去年同期的9%下降到今年的7.5%,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