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目标任务
以高新区为示范引领,加快中心城区低碳建设步伐,逐步启动全区低碳建设工作,通过3年时间,初步形成以低碳示范区为核心、中心城区为重点、全区全面启动的“低碳武进”建设格局。
城市建设领域目标:存量和增量并进,城市空间布局低碳形态基本形成,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能源系统、环境基础设施、建筑等方面的低碳化建设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领域目标:调整和升级并进,传统产业低碳水平显著提高,新能源产业、新型生态产业、新型服务业等低碳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低碳生态园区初具规模。
社会生活领域目标:生活和工作并进,低碳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普及。
低碳为支点,托起新武进
建设江苏省第一个低碳示范区,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迪拜改善人居最佳范例奖……“低碳武进”建设快人一拍。
武进明确,“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施政方式的低碳化,把武进打造成为产业低碳节能、生活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碳城市。
打造江苏版的“贝丁顿”
英国贝丁顿是全球闻名的零碳生态社区,也是世博会“零碳馆”的原型。如今,在省内第一家低碳产业示范区,一座凝聚着武进智慧和发展哲学的江苏版“贝丁顿”正在加速建设。居民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入智能电网;使用太阳能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站;采用新型墙体技术,保证室内温度,减少供暖与制冷的能源消耗;建立智能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并净化;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所有垃圾可以自动达到压缩站……1.5万平方米的低碳生活区,处处显科技。
作为“低碳武进”的排头兵,武进高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消耗的低碳型产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太阳能、风能、LED等设备和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未来发展中,将通过高新区低碳示范区建设,逐步扩大其辐射范围,让高新区领跑“低碳武进”建设,最终有效带动整个常州乃至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武进,低碳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是施政模式。区委、区政府把“绿色政绩观”作为干部的考量,把“绿色执政力”作为提升的重点,对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考核分值超过了GDP考核分值。
不破不立。武进对产能过剩行业扩能项目全部停批、停建、关闭、转产。据统计,武进近3年经济总量增长超100%,碳排放强度却降低57%,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95%以上,部分废弃物全部实现了资源化。
从工业大区到低碳新城
作为全市发展的主战场,武进发展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资源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在武进已不仅是理念的洗礼,更成为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
在建设“低碳武进”的过程中,武进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放在了突出位置上。对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项目“关停并转”,倒逼发展转型。同时,积极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提升、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培育“四大计划”。
加快发展低碳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推动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加快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提升。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快实施节能技改,加大可再生资源利用力度,加快节能管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企业按清洁生产要求推进节能低碳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低碳工业园区。
在绿色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上,武进同样不遗余力地发展。重点推动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的优化提升,加快培育工业设计、动漫创意、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进一步完善以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战略,大力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围绕花卉苗木、优质水稻等区域农业特色经济,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与服务平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低碳武进”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开创性强的全新课题,既要以科学、务实、长远的规划作为指导,更需要全区上下干部群众的支持、参与。
建设“低碳武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全区正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让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一高三低”型建筑,成为引领武进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大力构建低碳交通,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现代化、智能化、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大力营造低碳环境,全面展现武进“宜居、宜业、宜商、宜养、宜游”的迷人魅力……从而做到“建设为了人民,建设依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
资源整合,合力推进。武进明确,政府将充分发挥在规划制订、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着力形成经济以低碳产业为发展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低碳产业蓬勃发展、低碳建筑初步普及、低碳生活蔚然成风、低碳文化深入人心、低碳制度基本确立的绿色新武进。
瞄准长三角乃至全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武进正大步流星。
低碳:“南部新城”新名片
百幢百米现代高楼,抬升了武进的天际线;鱼贯而入的重大项目,迸发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力;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大提升,让“花都水城”从画卷上款款走来……“低碳武进”的提出,让武进又有了一张崭新名片。
以建设中的低碳小镇居住区为例,太阳能设施融入建筑中,屋面精心考虑采光系统,设置整体大面积太阳能集热器集中采热。户内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不间断供暖或输送冷气,确保居民有一个舒适的室温。小镇内水系发达、绿地充盈,辅以电动巴士的绿色出行方式,形成了低碳生态的人居天堂。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是“低碳武进”建设的重要一环。全区正大力推进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的结合,打造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建筑体系。2011-2013年,重点推进凤凰谷、聚湖雅苑、长河家园、星河国际花园等项目的低碳示范工程创建。同时以公共建筑为重点,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建筑节能改造。3年内将实施8-10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大力构筑低碳城市形态。武进坚持用低碳理念编制规划,推行“紧凑型”和“混合功能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逐步构建由中心主城区、滨湖新城区、东部物流区、南部产业区、西部生态区等低碳区域形态。
大力组织低碳交通。武进正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节能评估审查,对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进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全力实施公共客运体系低碳化,至2013年规划建设出租车服务中心2-3个,新建改造站棚1500个;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5%,争取列入“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区”。推进交通能源低碳化,尝试探索“免费单车”服务系统。
大力推行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扩建一批乡镇污水厂,到2013年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34万吨/天。完善生活垃圾“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处理系统,至2013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提高到95%,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30%。同时全面推进能源输配基础设施等建设。
“追风逐日”:低碳产业领舞
备受瞩目的碳交易,在武进率先破题。日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跨国“碳交易”首张订单诞生。江苏卡特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拿着英国生态边界碳伙伴公司的购买协议,激动地说:“17万吨二氧化碳年减排量,换了2500万元真金白银!”
打造低碳城市,低碳产业是重要支撑。近3年来,武进关停并转了近1000家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既缓解了环境压力,也为新能源等低碳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
在半导体照明产业这一新领域,武进率先出手。通过一流的环境和服务,先后“抢”来全球LED的龙头企业光宝和晶元。全球半导体照明领域6000余项专利中,仅晶元一家就占了1500多项,牢牢掌控着行业话语权。
光宝、晶元“双子星”的到来,让一批配套企业接踵而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衬底-外延片-芯片-模组封装-应用”产业链。国家半导体照明检测中心、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等高端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滕光中表示,每次来武进,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投资环境、产业基础和创新动力在增强。预计到2015年,武进将形成LED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研发生产基地,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魅力光城”,产品规模力争超过300亿元。
风电产业同时是武进的关注点。目前已形成以新誉风电为龙头,卓越风能、君达风能、常减总厂等为骨干,华立液压、伯龙三维等为支撑的风电产业集群,今年全区风电产业产值预计超过100亿元。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建技术平台,力争到2015年产能扩大到2000兆瓦,形成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3家。通过集群式、规模化发展,早日建设成为国际有影响、全国有地位、全省为重点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在LED、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低碳工业“追风逐日”的同时,武进在现代农业、服务业上更多地注入低碳元素。并加快电力、天然气、热力等能源输送系统工程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建立完善能源服务体系和能源安全保障机制,增强应急调控能力。
用低碳生活方式,拥抱生态文明
今年起,武进正逐步开展“慢行系统”布局和设施规划,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步行”出行方式;以高密度的支路网体系,提供更多充满活力的街道空间;结合水系规划,在长沟河、大通河等两侧建设滨河步行道、自行车道,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廊道……
“生态大气”已成为武进名扬华夏、享誉全球的靓丽名片。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环保投入154亿元,入太湖河流水质均达到太湖水治理目标;关停取缔了845个重污染项目,超额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有效开展了“三清一绿”等镇村环境整治活动,完成造林绿化11.3万亩。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2005年上升31.8分,实现了从全国生态示范区、到国际花园城市、再到国家生态区的“三级跳”,还荣获了“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第一名、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迪拜改善人居最佳范例奖,并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中国首个“人居实验城市”。
“低碳武进”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广泛开展社会生活低碳行动。全区正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低碳意识、建立低碳消费制度,形成低碳参与机制、推动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低碳化。加快低碳消费引导,推广使用节能灯、节水用具等低碳节能环保新产品,推进低碳、节能、环保办公设备和用品的采购力度。同时完善企业和政府低碳信息公开制度、形成“低碳武进”建设的社会监督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围绕率先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区目标,从社区到车间,从单位到家庭,武进的“低碳达人”正不断涌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低碳风尚方兴未艾。
低碳产业园五年内“再造一个高新区”
2009年8月,武进高新区通过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2010年10月,江苏省首个低碳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未来五年,低碳产业园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等于再造一个高新区。
多年的绿色发展之路,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LED、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现代新兴产业体系,与之配套的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会展以及现代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快速发展。率先提出低碳理念后,高新区建立了严谨的规划实施体系;与新奥集团、远大集团等长期致力于绿色节能的企业建立全面合作;与联合国环境气候组织、英国零碳中心等权威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广泛争取国家、省等政策支持,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27.6平方公里的低碳示范区内,将打造“一心六轴四片”的空间布局。未来五年内,力争实现“七个一千”:减排1000万吨CO2的目标;打造千亿元低碳产业规模;引进1000家符合低碳产业重点发展要求的各类制造业、服务业和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1000名各类高端低碳人才;在西太湖东岸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各类低碳建筑;围绕低碳产业发展有效投入超1000亿元;引进1000项低碳新技术。
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英国零碳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技天正(武进)低碳建筑技术研究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武进工业设计园、常州晶创研发中心、晶品光电(常州)研发中心等20家研发企业和创新平台集体入驻,为省低碳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武进明确,将通过低碳示范区建设,走出一条高新产业、低碳社区、低碳交通、低碳消费和新兴能源等低碳化道路,逐渐延伸和辐射周边地区,最终有效带动整个地区实现低碳化,实现低碳城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