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解码:三位在外通商的共同特质

来源:南通日报 2019/9/22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管新飞,历史上第一次让藏族传统佳酿青稞酒大规模走进市场、走出高原、走向世界,为西藏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夺得第一块“中国名牌”,助推一批藏族农牧民转型成现代产业工人;

沈焱,创造雪域高原超大规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奇迹,用最快速度完成精准扶贫项目,用装配技术建设堆龙生态高原搬迁工程;

钱冲,带领团队驰骋河湟大地,用品质和信誉在青海高原树起南通铁军的品牌,在西宁现代化生态新城建设中留下靓丽一笔……

7月底,记者跟随南通市委宣传部新闻采访团采访三位在外通商,惊奇发现三人身上的共同之处:都是启东人;初始都只有高中文化;都在青藏高原创下了事业、树立了品牌;都为祖国建设、民族进步、区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质朴、谦逊、睿智、进取,是这三位创业者身上共同特征。在致敬他们事业成就的同时,解码他们的创业之路和成功之道,或许能给奋进新时代的创业者们诸多启迪。

去哪里创业

另辟蹊径,到偏僻艰苦待开发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精彩的人生同样如此。

创业道路千万条,哪里创业第一条。当初,管新飞、钱冲和沈焱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西部高原,折射的是另辟蹊径的人生智慧。

“深圳讲究创新,上海注重文化,我一个高中生啥优势都没有。要闯荡,只能选择条件艰苦、相对偏僻,一般人不肯去、不敢去的地方。”

1997年,28岁的管新飞只身远赴西藏创业,既与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分不开,更是他客观审视自身优劣势后作出的决定,“那时候,西藏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再加上特定的高原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很少有人肯来吃这个苦,因此这里很多产业都是空白、发展空间大。我能吃苦,就一定有机会。”

钱冲、沈焱同样如此。

23岁那年,钱冲从部队复员返乡。被改革开放号角点燃了创业激情的他,将创业目的地定位为曾经的部队驻地青海省化隆县。“当时,我们沿海地区市场经济意识已经比较强,但西部偏远地区还相对滞后,加上那里条件艰苦、几乎没人愿去,不少领域属于待开发的处女地,发展机会就多。”

沈焱则是在一次偶然获悉**市推进暖心工程信息后,决定到那里闯荡一番的。“千万不要去啊,到那里,不要说工作,单是高原反应就够你受的。”面对亲友的好言相劝,沈焱却目标坚定:“别人不愿去,我才有机会。”

选什么行业

兴办实业,紧贴国策寻找结合点

选择什么方向、深耕哪个领域,对创业至为关键。管新飞、沈焱、钱冲虽然选择的行业不尽相同,但方向高度一致——踩准时代发展的节拍,紧贴国家战略、地方建设、民众需求专心干实业。

青稞不仅是**的传统食粮,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元素。管新飞选择青稞产业,正是紧贴了富民兴藏、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他创办藏缘公司,以提升青稞附加值为己任,培育拓展藏族传统饮品、食品市场,传承保护高原青稞文化,带动大批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为民族团结和地方民生改善作出了贡献。

由中宣部组织撰写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丛书《改革开放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包括华为、阿里在内,全国仅有54家优秀企业入选,“藏缘科技”是西藏唯一入选企业。

回望这些年走过的路,管新飞坦言:“我们的企业体量、规模都不算大,之所以得到各界关注和肯定,关键在于策应了党中央推动西藏发展的政策方略,将内地中小企业改革开放经验与西藏发展环境相结合,坚定走实业报国之路。做企业,眼光要长远,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

从**市史无前例的“暖心工程”,到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再到藏区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沈焱事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也都紧贴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的需求。

钱冲在规划事业蓝图时,同样瞅准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青海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置身其间的钱冲,顺势而为,将事业推向成功的彼岸。

尤其难得的是,三位通商西部创业,不是冲着攫取当地资源、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去,不是将单纯的积累财富当作人生目标,而是以各自的奉献和作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企业焕发生命力。

进藏22年,管新飞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企业壮大,使藏族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实现脱贫增收。2017年“藏缘科技”转化青稞近5000吨,带动800多农户种植青稞,每户年均增收1.1万元。

青海省化隆县塔加乡是国家级贫困乡,脱贫任务繁重。钱冲主动带领青海省南通(江苏)商会与塔加乡塔一村、曹旦么村结对,开展深度扶贫,回报当地百姓,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担当作为。

怎么能做强

重诺守信,以质量树品牌立口碑

“非有优美之道德,不足以恢宏信用,扩张营业……”南通先贤张謇百年前兴办实业时,即将诚信与现代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视忠实不欺为事业发展的宽阔路径。作为通商精神的传承者,管新飞等在创业过程中又是凭什么站稳脚跟、赢得市场、做大做强?讲诚信、重质量,特征鲜明。

从走乡串户跑推销起步,成长为拥有近千员工、年营业额数亿元的企业家,钱冲靠的就是品质至上、信誉至上:“到一个地方树一座丰碑,要给家乡南通长脸。”

由钱冲团队建设的青海国投广场项目,起初业主方只要求工程获得省里“江河源”杯奖项,钱冲却自我加压冲刺“鲁班奖”,其中仅施工成本就增加投入300多万元。一次现场检查,钱冲发现一处施工存在几毫米误差,毫不犹豫抡起铁锤,一连砸掉5块价格不菲的进口面砖:重新施工!

西藏项目都是“民心工程”,必须用心、用力、用情打造。踏上高原创业之初,沈焱就定下这一准则。2015年7月,**市城关区政府再交重任:在已兴建9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基础上,再扩大规模15000平方米,展示**现代农业成就,工程必须在8月底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前完工。

如此短时间内,要建成这样超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温室,几乎是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沈焱认为,这是当地政府对自己、对南通铁军的信任。他没有犹豫,当即应诺。

七八月份的**,几乎每天下雨。温室由10万多块玻璃构成,最高点达13米,且大部分为斜面60度安装。一下雨,玻璃就打滑,安装难度很大。连续40天,沈焱天天泡在工地,现场组织调度、不计代价推进,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他坚定一个信念:必须守信誉、保质量,如期把项目建设好!“钱亏了可以再赚,信誉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在业主方没付任何启动款的情况下,沈焱垫资7000多万元,高质量如期推进项目建设。“当时根本没算这些小账,心中想的就是不辜负当地政府、人民的期望。”

如何可持续

不断创新,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创业成功了,如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几乎是所有创业者的必答题。三位通商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持续创新,不断登攀事业高峰。

管新飞、钱冲、沈焱的初始学历都只有高中,但向实践学、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向高校学,强烈的学习意识是他们身上共同的亮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掌握行业前沿趋势……在三人的办公室内,相关的书籍已被翻皱,繁忙工作之余,读书成了他们的必做功课;清华大学MBA班、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班……除了带头走进高校深造,他们还将子女、高管送往国外学习,超强的学习力让他们的企业焕发着生机活力。

2017年,藏缘青稞酒业有限公司更名为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在管新飞带领下,藏缘科技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大产品研发转化力度。目前,藏缘科技每年的研发投入超150万元,占企业生产总值的15%。通过自主创新,藏缘科技现拥有发明专利4项,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壮大。

沈焱在西藏的发展之路,同样与持续创新密不可分。2016年11月,他果断决策成立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藏区传统住宅元素融合在高原装配式建筑新体系中,公司研发出三大类别九种户型,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明专利1项,**对这种新型装配式建筑认可度极高。受国家相关部委委托,藏建科技还参与编制多个标准、图集,对西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青海省电力小区工程总承包面积达13万平方米。此前毫无高层建筑经验的钱冲,与团队一起学习、研讨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施工准备、质量、进度、现场等进行有效监控,对施工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进行统筹谋划,一举成功,为后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