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紫琅湖畔最美的风景线

来源:南通日报 2019/11/12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0

紫气东来,琅嬛福地,湖纳百川。

奔腾不息的长江,一路百转千回,到达入海口豁然开朗。秋色掩映下的紫琅湖,风景这边独好。

11月7日,南通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正式落户美丽的紫琅湖畔南通中央创新区。未名湖牵手紫琅湖,将显著提升南通中央创新区集聚创新资源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对南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作为顶级科研机构,从洽谈到落户南通,经历了一个双方按照科研项目内在要求不断科学、审慎论证的过程。北大专家团队曾五次来到南通考察,他们先是被紫琅湖优美的创新环境所深深吸引,而后是南通的创新理念、务实措施和严谨态度让他们看到了诚意,增强了合作信心。然而,最让专家团队看中并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南通按照科创和人才发展规律办事,从促进研究院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自我完善,到引才政策、资金配套、科研用房、申请项目、争取外部资源等,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十分到位,创造性地提供了高校与地方合作的“3.0”版。

“布局南通,就是布局长三角”,是北大给南通最明确、最响亮的答案。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及其顶尖人才团队,成为了紫琅湖畔最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2019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中央创新区人才发展大会,又在这里盛大开幕。

智者乐水,群英荟萃。百所名校专家、百名顶尖人才、百家名企精英,还有各方创投机构、创新平台、创业英雄,齐聚紫琅湖畔,孕育希望、成就梦想。“汇聚天下英才、聚焦创新创业、共谋未来发展”,南通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时代强音一次次在这片创新热土、未来之城回响。

求贤纳才、创新发展。江海英才创业周和中央创新区人才发展大会的初心和追求,折射争当全省“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南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自觉;折射南通主动策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对国际形势、国内大局、南通方位的清晰思考和准确判断;折射南通抢抓百年未有新机遇,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和务实姿态;折射南通近三年来寻求创新突围,精心打造中央创新区、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创新之都的矢志坚守和成功实践。

今天的盛会,与上周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落户南通、与10天前在这里举办的2019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一样,吸引了海内外关心南通发展的各界人士关注目光。走进中创区、走进紫琅湖、走进全市园区、企业、城乡,你会感受到对科技、人才的强烈渴求和良好期盼。南通到了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正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而位居“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南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赶上了百年未有新机遇,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通发展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在这样的历史当口,市委、市政府提出“除了奋斗,我们无路可走;除了成功,我们别无选择”。中央创新区国际性创新平台应运而生、正当其时;布局3+3+N产业经济地理,让代表未来方向的重点产业装上科技驱动新引擎;提升产业、交通、城市能级,让科创动能在更广领域全面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创新创业环境评价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并于今年成功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让科创人才的激情和智慧在最美环境中得以充分迸发涌流。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南通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近50%。科创平台、科创水平,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然而,人才怎么来?南通的理念是“创新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打造什么样的环境”。作为创新核心区和人才高地,中央创新区在规划和建设全过程都紧盯打造人才环境一体推进。在城市规划上,坚持创新区“创新核”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核”同步实施,发挥“双核效应”增强人才吸引;在区域建设中,强化中创区中央森林公园景观带、科创中心、文创中心、会展中心、医学中心等“一带四中心”功能配套。中创区推出100亿元科创基金、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双百”政策,就业、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服务一应俱全。相对于高品质的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是体制机制创新。南通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高等研究院在与各创新平台合作中,创造了“三个不同于”的体制机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研究院,不仅注重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更侧重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和培育;不同于高校院所中传统的科研机构与研发内容,更注重与南通“3+3+N”重点产业的匹配度与结合度;不同于一般的事业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帮你建起来、扶你转起来、促你强起来,全力做好落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而放眼整个南通,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人才8条”及22个配套实施细则,本次大会推出的《双创人才倍增计划》,从资金支持、要素配套、特定待遇等方面,更加凸显了人才的获得感和服务集成度。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南通这几年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招引、使用、成长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服务机制,使人才的土壤更肥沃、创新的基础更坚实,各类创新平台、创新人才近悦远来,创新创业。除了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落户中创区外,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院、中北大学、蜂巢存储科技、中国电子智慧医疗、通富微电、博彦科技、中天互联等一批科创项目相继在这里入驻。目前,中创区已入驻各类项目85家,各类人才万余名。而在刚刚举办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期间,有36个科技领先项目落户南通,投资额216亿元。南通连续四年新增省“双创”人才数位居全省第二,3+3+N产业体系的集聚力和支撑力显著增强。2016年以来,全市重点产业新开工亿元企业316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省数量的45%。今年前三季度,3+3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0.2%,新材料产业增长11.9%,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0.2%,科创动能显现出强大的推动力量。

漫步景致秀美的濠河边,人们会看到一尊外国人的雕塑铜像,讲述着一百年前张謇先生聘请荷兰水利专家来通治水的感人故事。人们还会记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时,大批的“星期天工程师”从上海过江来通指导。而如今,紫琅湖畔更是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大批科技创业人才。

人才兴,则南通兴。不久的将来,紫琅湖从牵手未名湖出发,将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更大作为,打造出更美更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