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产业中高端(下)

来源:南通日报 2019/11/18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4

11月7日,南通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落户南通中央创新区。研究院将依托北大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优势及科研力量,打造国际先进的光电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和前沿研究平台。

数日前,2019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大咖云集、硕果累累,36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14亿元,为南通未来产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年多来,南通凭借深厚工业基因,瞄准中高端产业苦练内功,奋力打造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60%,带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今年1-9月,全市“3+3”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其中,船舶海工、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较快,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总体呈现“四快两稳”的发展格局。

重点产业百舸争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蓄势而起,全市“3+3+N”产业体系正以集群冲锋的姿态,奋力突破技术、成本、市场瓶颈,引领南通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瞄准高端,集聚一流创新资源

蓄势而起的背后,是南通以中高端产业为方向,引导创新资源要素向“3+3+N”产业集聚,伴随着由量到质的累积,实现能量爆发。

不久前,南通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在智能遥感、智能安防、量子调控等领域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带动南通地区大数据智能应用及智能装备研究技术产业孵化。研究院将建设光学器件、冷链组件、感知组件等七大研发平台,在3年内建成一支200余人的研发队伍,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推进一批科研成果转化。

聚焦南通“创新之核”,中创区生机勃发。80多个优质项目已落地“安家”,京东电子商务、中国智慧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蜂巢存储系统等代表性企业纷至沓来,其中企业研发机构和总部33家、新型研发机构31家、创新型科技企业7家。在科技型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占比63%,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占比15%,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建筑等产业项目占比22%。

此外,中创区还与全球顶尖孵化器Plug and Play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洽谈对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长城网际、航天科工706所、深圳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创维集团、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深兰科技、台积电控股的全球最大芯片设计企业创意电子、深圳智慧生活工业设计领军企业三诺电子集团等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据介绍,已签约落户项目预计将引进各类人才近7900名,研发人员3300多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约1400名,占研发人员40%以上。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各地、各部门同频共振、攻坚克难。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37.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0.95万人、高技能人才47.1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70万人。省“双创”人才入选数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二,今年“双创”团队数首次超越苏州、位列全省第一。

龙头引领,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在南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培育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是必由之路。

8月31日,市政府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与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共建的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园成立,力争集聚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50余家,形成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并以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基金“三位一体”的方式,聚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测谷”。

通富微电、大唐恩智浦、捷捷微电子、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一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强势聚集,为锻造“中国芯”注入新鲜活力。去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总量全省第三,在封装测试等多个细分领域全国领先,正在加速构建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的最大比较优势。通过实施招大引强、创新驱动等战略,集成电路等南通龙头型产业支撑能力越来越强,特色产业聚集越来越快,集群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脉络数据、锦富旗等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创新及大数据行业应用项目,正在这里落子布局、生根开花;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吸引着知名数据企业慕名而来。规划的大数据产业用地,已有7成面积“名花有主”。站立信息产业发展“风口”,南通开发区着力建设金融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手游电竞大数据、智慧生活大数据等专业基地,力争到2021年,有10万个机柜签约、建设或运营。引入大数据企业300家以上,助力南通建设华东重要信息港、打造千亿级大数据产业。

如何更好地发挥出产业集聚优势?如何利用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为让产业集群之林枝繁叶茂,南通聚焦“3+3+N”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去年12月,《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要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等(“3+3+N”)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长江之滨的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高耸的龙门吊下,焊花四溅,豪华邮轮产业园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一总投资达200亿元的“旗舰型”项目,是南通描绘高端型地标性产业蓝图中的重要一笔。可以预见,这里将建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豪华邮轮、新型材料制品及设备制造基地。

聚力升级,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围绕“3+3+N”产业体系,我市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南通神马研发出国际首创的输变电复合绝缘子和新型复合杆塔,使我国在超(特)高压电站外绝缘领域由追赶者变成了全球领跑者;南通通富微电争取国家02重大专项,开发的晶圆级封装(WLP)技术国际先进,打破国外高端先进封装技术封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铁锚公司开发的高速列车专用高性能安全玻璃被铁路总公司列为九大关键技术、十大重要技术之一,打破轨道交通风挡玻璃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

政府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每年发放1000万元市级“创新券”和1000多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贴息,积极化解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瓶颈,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目前已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家。

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新厂区机器人测试区,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弧焊机器人灵活自如。目前,企业已攻克工业机器人RV精密减速机的设计、加工、装配等一系列工程化技术难题,成为国内唯一批量生产RV精密减速机的企业,并以RV为基础,突破了动力与控制关键技术,完成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实现了进口替代。

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为国争辉梦想的,还有中天科技集团。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的“高性能架空导线材料与制备技术”项目,突破了制约高性能铝合金导线材料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新型特种导线材料及制备技术,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南通一直在努力。全市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小升高”培育计划,推动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9家,10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企业百强名单。高新技术企业数三年增长64%,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幅34.9%,占比和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为把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落到实处,南通率先在全省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并将其作为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4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8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居全省第四;建有市级企业研究院和协同创新研究院10家、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9家,企业研发机构成为创新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