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山区、金坛部分地区吹响集结号同抗大旱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1/5/2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3

丘陵山区塘坝干涸,群众饮水出现困难,油菜小麦面临歉收,水稻栽种缺水灌溉……溧阳暴发罕见旱情。近日,溧阳吹响抗旱“集结号”。

在竹箦镇圩区看到,大片小麦出现“早熟”。一位农民告诉记者,看似成熟的小麦,饱满的不多,歉收已成定局。从圩区进入北部的丘陵山区,这里的塘坝已底朝天,12座小型水库几乎断水。据镇党委书记陈志豪介绍,库区需灌溉的农田1.5万余亩,而现有库容已无水可灌。吕庄水库是竹箦镇及常州监狱唯一饮用水源,目前库容不足15万立方米,而日均用水量达1.2万立方米,虽然20多天来调进30万立方米水,但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用水25天左右。

上兴的旱情更为严峻。作为全省最大的建制镇,全镇丘陵山区面积占镇域面积75%,因山区缺乏水源,农业灌溉只得依靠7000多个塘坝与23座小型水库。如今,所有塘坝干涸,水库已有6个断水,西部的汤桥水厂无水可供,3000多人已出现饮用水困难。记者径直走到山区塘坝中心,脚下的泥土已龟裂。镇党委书记蒋彤告诉记者,夏熟歉收不说,眼下3万多亩稻田正要“开秧门”,山区的水稻面积占全镇30%,如不能按时栽插,恐怕要危及粮食安全。

面对旱情,溧阳市委书记韩立明、市长盛建良率相关部门深入镇村指导抗旱工作,并明确提出财政将拨出专项抗旱资金,支持一线。

11日凌晨,该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天目湖、戴埠等镇终于迎来一场甘雨,解了局部一时之急。

为保障山区群众饮用水,上兴镇与水利部门联手行动,通过4级翻水,日夜开机,有效保障了汤桥水厂的正常供水。

市、镇、村三级分头行动,由各套班子组成的抗旱领导小组靠前指挥,调配落实抗旱资金、物资及时到位;镇区领导深入村组摸清情况、协同抗旱;村组干部、农技服务人员深入田头,指导农户在水源有保障的农田进行育苗,对离水源较远的秧苗田加强用水管理,或采取肥床旱育的育秧方式,利用家前屋后菜地进行育秧播种,减少用水量,不误农时。

据悉,溧阳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近60万亩,其中,利用河道提水灌溉面积42万亩,占70%,水库灌溉面积12万亩,占20%,塘坝灌溉面积6万亩,占10%。对此,该市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在切实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前提下,坚持高水高用,实施河道一级翻水,基本保障了春耕育秧水源。

在应急抗旱的同时,溧阳还谋划长远。一是调整水利体制,将小水库由分散发包收归集体管理,以防止盲目放养造成用水污染,便于水资源合理调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缺水的地方引导种植“水改旱”;三是趁干旱之际,推进水库塘坝扩容改造,利于今后防旱防汛。

17日,记者在竹箦镇吕庄水库看到,6台机械正实施水库扩容增蓄作业,镇村两级组织农民清理输水总渠,疏浚内河淤泥,许多地方已启动提级翻水。与此同时,开展全民节水宣传,对26家用水企业大户要求转变用水途径。在上兴镇,干部们分头做承包户的思想工作,边做好水库收归协议的签订,边实施水库塘坝的扩容改造。在社渚镇,许多村民纷纷响应号召,一些无水可灌的山区己种下耐旱作物

又讯 昨天从金坛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因严重干旱,致使金坛水库、塘坝蓄水量比常年减少6成,山区居民饮水和种养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社头2万余人昨天起饮上长江水

金坛市西部丘陵山区薛埠镇及周边集镇自来水厂多以水库为水源,因水库蓄水量不断下降,罗村、西阳、茅麓等水厂已实行限时供水,每天只供10小时。该市水利部门正实施联库调度,尽量保证水厂正常运转;该市供水部门加快区域供水建设步伐,其中,社头集镇水厂昨天接管,2万余群众从此饮上长江水。水产要将损失降到最低

持续干旱少雨,导致直溪、指前等镇水产养殖部分池塘严重缺水,鱼虾蟹生长缓慢,底部水质在高温作用下容易释放有毒物质,造成鱼虾蟹死亡率上升。该市农林局副局长周建立介绍,该市昨日已就加强高温干旱渔业生产管理生产发出紧急通知,指导养殖户将损失降到最低。秧苗栽插准备引水

截至5月19日,金坛市农林部门已拿出水稻灌溉水源调查初步结果,预计全市灌溉水源不足农田达19万亩,占75.3%,水稻育秧、栽插用水形势十分严峻。视未来天气情况,该市气象部门已随时做好人工增雨准备;农林部门增加旱育秧推广面积,调配栽插时间;水利部门则加大引水河清淤和疏浚力度,为引水创造有利条件。小麦因为良种主导,影响不大

金坛市作栽站副站长孙和平介绍,该市今年种植小麦24万亩,仍以扬辐麦4号和镇麦系列良种为主导品种,具有耐高温逼熟特征。因前期强化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监测,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是近年最好的一年,若近日有效降雨或实施人工增雨,小麦平均单产仍有望略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