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记者 任溢斌)春雨绵绵,小麦绕村苗郁郁。昨天下午,记者在港闸区万顷良田内的优质稻米基地看到,大片农田中绿色的小麦充满生机。港闸区农水局党组成员赵荣军介绍:“现在处于拔节期,小麦长势良好,今年应该会增产。”
建成产业链,保证粮食稳定生产
港闸区2019年粮食生产种植面积1.57万亩,其中万顷良田内面积1.37万亩,占比为87.3%。
“经过多年努力,港闸区的农业产业链基本建成,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赵荣军介绍,这条农业产业链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产前,对农业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并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提前计划、采购;产中,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区内有几家大型农业企业,有能力组织规模化生产,农机化水平、农业技术、标准化生产等都有了显著提高;产后,港闸已经具备了农产品后处置如烘干、分拣、清洗,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等能力。“当然,这条产业链还需要不断完善,如何结合城郊接合部的优势,如何去转变经营户的理念融入更多的资本,如何延伸产业链等等,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推动。”
农业机械化,一人可管理上千亩
在万顷良田陈桥片区,垦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钱新宇冒雨对自己负责部分农田的草情、苗情、墒情进行了常规巡查。他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平均每个人管理1000多亩农田,平时都是机械化生产,前几天刚进行了机械化施肥。”
近几年,港闸区选择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施行重点扶持。垦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顺捷农业服务公司、飞悦农业公司都是“大户”。
规模化种植的优势显而易见。垦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场负责人王俊介绍,过去小麦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水稻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并且存在盲目施肥、良种质量不一等问题。“规模化种植后,我们统一使用优良品种,有针对性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去年,小麦亩均产量在450公斤左右,水稻亩均产量超过600公斤。”
规模化种植不仅提升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王俊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小麦种植机械化率达到100%,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90%,平时一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农田,化学除草都是用的无人机,这无疑减少了生产成本。”
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村企共赢
“普通的大米目前价格每公斤不到4元。”王俊介绍,“我们的‘皓明’牌优质大米可以卖到每公斤5.4元至6元。上海、南京的很多大型连锁超市都固定从我们合作社进货。”
“转水”“皓明”……目前,港闸区万顷良田里已经有了好几个农业品牌。赵荣军介绍:“我们不断向经营主体宣传品牌的重要性,今年还会协助他们注册几个自有品牌。”
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同时,港闸区农业部门还注意引导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顺捷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安徽一家企业签订了3年的合同,专门种植皖垦糯二号糯米。公司还添置了一套烘干设备。公司副总张红星介绍:“有了这套设备就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能及时烘干粮食,确保丰产能丰收。”
“有了这些龙头企业的加入,港闸区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快。”赵荣军介绍,“与此同时,村集体、村民也从中获益。”土地流转后,管理费使村集体有了固定的收益;村民不仅有了土地租金,还能从事其他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农业企业也发挥反哺作用,就近向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张红星介绍:“虽然种植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在清沟理墒、装运肥料、道路清扫等方面,我们需要人手,临工收入达到80元一天。我们还计划在新开辟的水稻片区就近招收固定管理人员,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