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要朝向学校,让我能看到孩子”

来源:南通日报 2019/7/19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6

昨天下午3时许,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走完了她多姿多彩的一生。

坐在病榻上

聆听清脆的铃声

在李吉林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想到的,还是她牵挂一生的儿童。

今年4月初,因患病必须住院治疗,李吉林无奈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她别的什么医院都不愿去,而是选择了与她牵挂的孩子只有一墙之隔的南通市中医院。住院的当天,李吉林提出的唯一要求是:“病房要朝向学校,让我能看到孩子。”

据南通市中医院18病区护士回忆,李吉林住院后,按照她的要求,病房就安排在医院的东北角。在病房内,透过窗户能够一眼看到通师二附的全景。住院后,李吉林的病床和其他病床摆放不一样,是面向北倒置的。因为这样,她坐在床头,就可以看到她朝思暮想的学校,看到她牵挂的孩子。

护士**丹回忆,在刚刚住院的那几天,李吉林每天早上都要打开窗户,坐在床上,聆听窗外孩子上学时的熙熙攘攘、上下课铃声的清脆嘹亮。听到动情时,她还会慢慢从床边站起,长时间深情地看看她最牵挂的孩子们。

她曾和前来看望她的徒弟说:“我在这里能够看到你们,当我看到你们在伏案工作,看到孩子们在开心玩耍时,我就放心了。”

钟情情境教学

她一干竟是42年

“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这是李吉林在散文《我,长大的儿童》中的自述。正是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她的内心世界。

李吉林通过她特有的儿童视角强烈感受到的是,应当给儿童快乐、灿烂的童年。

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李吉林就一直在通师二附任教。1978年,李吉林成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也就从这一年起,她开始了情境教学的实验和研究,一干竟是42年。

42年里,她一直坚持着自己设定的“思、学、行、著”四个字,让她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直至“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在李吉林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研究、概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2017年,李吉林入选全国90位当代教育名家。同一年,李吉林的三本专著《儿童母语情境学习的理论与应用》《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建构的历程》《儿童情境学习课程体系及操作》通过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向全球发行。

为祖国的未来

她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虽已年过八旬,但是李吉林在工作上的拼搏从未停止过。

今年2月8日,大年初四。李吉林冒着寒风,前往通师二附“情境教学研究所”的办公室,开始了春节后的工作。有谁能想到她已是一位身患重病的耄耋老人。

据研究所的同事说,李吉林对于自己的研究,要求十分高。有时候为了达到她心中的完美,会花数倍时间去修改、去完善。一篇研究成果,哪怕是一篇普通文章,数易其稿是常事。

李吉林在生病住院期间,仍旧想着自己的工作。每次有同事来探望她时,她总要和他们讨论工作,讨论自己的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哪些方面还要修改,哪些方面还可以优化。

多位经常探视李吉林的同事回忆说,李老师经常在病床上与他们聊孩子,聊工作。病中的她会顿时精神抖擞,连眼睛都会明亮起来,浑身散发出令人难以抵挡的力量。

2009年,李吉林在《行者的温暖与快乐》这篇文章中写道:“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已奋然前行30年,围绕儿童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心无旁骛,从不敢懈怠。30年来,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休息日,无论是寒冬还是盛夏,我也都习惯坐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工作着,心里觉得特别恬静而清新。因为想的,读的,写的就是‘儿童’两个字。”

一生为了儿童,一生奉献给儿童,一生为儿童研究儿童,李吉林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