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青墩遗址历史价值和现代运用

来源:南通日报 2019/11/19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8

“1979年春,我参加了海安青墩遗址的发掘,第一次目睹了原始先民的墓地、房屋建筑、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炭化稻……青墩是我踏上考古之路的地方,20年过去了,我挖掘过的遗址或墓葬只有两个地方久久不能忘怀,海安青墩遗址是其中之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张勄,从宏观的角度,通过海安的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的分野和民族文化区的构成,畅谈了青墩遗址和青墩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地位。

11月16日,中国·海安青墩遗址研讨会举行。一批专家学者来到海安参观青墩遗址博物馆,就青墩遗址的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

青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安西北部的南莫镇青墩村,发现于1973年,代表了我国东部地区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其出土的许多文化遗物曾在考古界引起过强烈反响。

文化建设需要载体平台,需要投入,更需要人才。海安在机构、人员、资金、平台等方面整合资源,建成开放青墩遗址博物馆,成立青墩遗址研究所。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到海安来,进一步研究青墩遗址之谜,全面发掘青墩文化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让青墩遗址的价值被更多人认识,真正体现青墩文化应有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研究青墩遗址、挖掘青墩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开发海安的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安海洋文化特色名片,增强同国内外海洋文化研究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引领和推动海洋文化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共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导周学鹰说,青墩遗址“干栏式”建筑是曾经广泛流行的一种建筑形式,不仅与气候有关系,而且与我们千百年的人类生活形成的文化有很大关系。他认为,海安要集中力量做好青墩遗址的保护规划,做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一个长期的规划把这个遗址保护好。

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是什么?一般来说,国内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就要考虑100年左右的长期过程。因为只有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才能够明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本体如何保护、如何使用,本体上的原住民,如何对待他们、如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如何把他们的生活和整个遗址公园的发展结合起来,如何把遗址公园和海安人的使用结合起来,还能够享受遗址公园给海安人民带来的福利。

海安对青墩遗址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策划建设青墩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并计划高校合作设立考古实习基地,合作开展青墩遗址系统考古调查与发掘,期待海安能通过推出一批高水平的青墩遗址研究成果并公开出版、建立新媒体平台向国内外传播青墩遗址、开发青墩遗址主题文创产品、定期举办青墩遗址论坛和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墩遗址的公众影响力,充分发挥青墩遗址的现代价值。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朱顺龙说:“青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文化遗存,是我们这个地区类似于浙江河姆渡一样高度的新石器时代唯一的一处遗存。从考古学上来看,有独特性。以往我们重视保护为主,对利用本身来讲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如今这样一个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我们要对文化遗址本身做一些文化要素的提炼,可以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拓展旅游的宽度。在讲好地方故事、深化地方地域特色等方面,让其价值能够进一步体现。”

海安文化积淀丰富,除悠久璀璨的青墩文化外,还有粮丰盐富的漕运文化、贤人辈出的名人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独具魅力的里下河文化、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形成了海安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文化兴则城市兴。当前的海安,正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安将青墩遗址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将为海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深厚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