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赋活,新引擎撬动新动能

来源:南通日报 2019/6/20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7

“双创”基地

助力创业者放飞梦想

每天清晨,崇川区崇川路79号的国际青创园,总在咖啡香中被唤醒。上海微问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周志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双创,奏响这里每一位创业者的命运交响曲。

周志华算得上国际青创园里的首批“创客”了。“上周,我们又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18日,在南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交流会上见到周志华时,他与大家分享了这一喜讯。这几年,作为国内发展最快的SaaS企业之一,周志华带领团队100余名年轻创业者,一路拼搏,赢得了资本界、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华为的高度认可,也与全国知名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这里经常举办创业沙龙,很庆幸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前沿创新企业。”回眸创业路,周志华走过很多地方,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双创氛围浓厚的家乡。

正是无数勇于追梦的创业者,为“双创”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近年来,市发改委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主抓手,培育筛选了一批创新创业资源丰富、体制基础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申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一批创新创业高地,梳理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

今年,我市南通高新区、南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南通青创园、海门科技园发展公司在内的5家单位,获评全省双创示范基地,获评数名列全省第一方阵。

“双创”平台

构建创业创新生态圈

6月13日至19日,是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双创周期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精彩上演。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创新创业的种子迸发出强大生命力,全面提升了大学生“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能力。

在刚刚结束的新兴产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工作坊活动中,“创·艺”团队路演的“高校带动地方扶贫生态创新机制之秸秆科技艺术研究”惊艳全场。或许不久,这些创业项目就会落地、生根、发芽。

作为“创·艺”团队梦开始的地方,南通大学依托南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通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大学国家级众创空间三大国家级双创平台建设校外基地,构建了全方位创业孵化体系,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师生共同创新创业”的创新创业生态。

不止于此,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搭建科技研发平台,鼓励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两年来,我市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实现了我市国家工程中心零的突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成为双创重要支撑平台。南通着力打造资本融合平台,全市现有省级备案创业投资企业10家,数量居于苏中苏北首位,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注册总资本19.5亿元,管理资产规模34亿元。全市各类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153家,累计在我市投资额达35亿元。

“双创”体系

助推城市经济舒筋活骨

如今,一批瞄准技术前沿、产业高端和未来发展的创新创业重点企业,正成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亚威变压器有限公司节能型变压器制造产业化项目、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900吨DMP、30000吨PPE、副产71吨硫化铜项目、江东科技有限公司超低弯曲损耗光纤研发及产业化等加快布局,一场创客们的“大派对”风生水起。

2018年,市发改委重点从我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优中选优,全市3个项目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获得扶持资金4000万元。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团队,获得省“双创计划”资助,争取到资金近1000万元。

创新、创业、创未来,这不仅是追梦人的雄心,也是一座城的自我挑战。如今,我市在政策、人才、平台、资本和环境全面优化的“双创”生态体系,大批带着创新项目的人才和企业在这里成长,促使城市向创新转变,形成了一批研发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集群。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2.9%。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目前,市发改委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紧扣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指导、扶持与服务,高质量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在双创政策落地、培育双创生态环境、支持创新创业主体、弘扬双创文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成效,由双创引发的“万物生长”,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