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新作为打造“人文金坛”
金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跃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纲领、总号令。面对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春天,我们必须抢抓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战线作用,抢先一步、快人一拍,瞄准新高、全力而为,再创一个文化建设黄金发展期,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铸造“人文金坛”的新形象。
一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争当学习先锋
首先要学习好。深刻领会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思想和新要求,结合发展现状和前景学,坚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宣传好。组织市委和基层党委宣讲团把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各新闻媒体则加强谋划、策划和筹划,宣传出态势、声势和气势。再次要贯彻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结合会议精神推动自身跨越式发展,以全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切实把文化强市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层面。
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争当创新先锋
一要推进观念创新。确立民生文化观念,完善提升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确立特色品牌观念,打造出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宣传文化工作品牌。二要推进手段创新。在超前策划和聚合亮点方面求突破,不断拓展影响面,扩大受众群。在渗透和融合方面求突破,创造性提供更多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在拓展传播渠道和加强双向互动方面求突破,使人们在沟通与交流中形成思想共识。三要推进机制创新。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思路,不断完善宣传文化资金投入机制。按照“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思路,创新形式和载体,促进理论武装工作常流水、不断线。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以优厚待遇留住人才。
三是以高度的文化自强争当实践先锋
一要“强”在文化的凝聚力上。大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贴近基层、走进百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入开展新时期金坛精神大讨论活动,全面提升金坛“精气神”。二要“强”在文化的持久力上。在优化布局中统筹推进滨湖新城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区域文化配套建设。在完善政策中加大投入,“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力争达到2%。在创新机制中扩大效益,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新建市图书馆和游泳馆,规划筹建滨湖新城文化艺术中心。三要“强”在文化的竞争力上。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金坛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消费市场活的文化产业基地。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层次,重点开发东方盐湖城、宝盛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重点发展古籍印刷等特色优势明显的生产企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对重点项目、濒危项目等实行扶持,对文化企业实行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对待的政策。四要“强”在文化的推动力上。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其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彰显生机和活力。着力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大力发展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着力推进文化精品战略,引导鼓励广大文艺、新闻工作者多出精品力作。精心培育文化活动品牌,挖掘扶植“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让文化之果全民共享。五要“强”在文化的落实力上。规划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文化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重点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复合人才和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强文政策措施,按照建立“六个一批”文化人才队伍的要求,努力使金坛成为文化人才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创业热土。
集聚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强区
武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建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以更宏远的战略眼光,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强区的武进之路。
1、主题打造“三大特色文化带”。优化区位分布,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影响价值深远的特色文化带。一是太湖特色文化带。以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西太湖生态休闲区为主体,以山水自然风光、民俗特色风情、历史人文古迹等为重点,构建现代城市、山体、湖泊交融共生的特色文化空间布局,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艺术文化长廊。二是春秋特色文化带。以春秋淹城遗址为核心,建设“泛淹城文化旅游区”,构筑与春秋文化的对话空间。加快建设武宜路“水墨江南”历史文化街,以空间、建筑、色彩、景观等多样特色铺陈历史画卷,形成吴越文化、春秋文化涵容广博、历久弥新的历史人文景观。三是花卉特色文化带。以举办全国第八届“花博会”为契机,依托“花木之乡”嘉泽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花木生产、花卉鉴赏、科教观光等相关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花卉产业基地。
2、规模发展“五大文化产业群”。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挖掘优势,补齐短板。一是文化旅游产业群。以太湖湾山水风光游、西太湖生态休闲游、淹城历史文化游等“一古一今一生态”为重点,大力发展“两湖两园一城”五大板块,形成特色联动发展之势。二是动漫游戏产业群。以环球动漫嬉戏谷等为基础,引进一批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加快动漫游戏基础研发及公共服务、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动漫游戏策划、原创、经纪等品牌企业,建立研发、制作和市场推广基地。三是传媒印刷产业群。传媒产业以“提升业态”为重点,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业、广告业、城市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印刷产业以“突出规模”为重点,重点扶持具有先进技术的大中型印刷企业。四是演艺娱乐产业群。依托青少年宫、大剧院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声乐、器乐、舞蹈等演艺人才。抓好电视剧、锡剧、广播剧等文艺精品生产,增强艺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工艺美术产业群。以淹城文化街为依托,深入挖掘象牙浅刻、留青竹刻等特色艺术品,培育艺术品展示、拍卖、鉴赏等中介机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博物馆、展示中心建设,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和文物市场。
3、项目构建“三大文化集聚区”。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以项目集聚推进产业集聚。一是创意产业集聚区。以西太湖国际智慧园、科教城信息产业园等为平台,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等集聚区,促使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新兴多媒体等企业集聚。二是生态文化集聚区。依托秀美的西太湖湿地资源,推进“滆湖之星”观光塔、临湖钻石教堂等项目建设,打造万众心驰神往的“月光水城”;开发建设三勤生态园,打造以南田艺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艺术集聚区;加快开发杨桥古镇,保持人文品位的原生态展示,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风情。三是娱乐休闲文化集聚区。着力推进花园街新加坡文化城、澳新风情街等项目建设,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大型商业休闲文化街。深入打造新天地不夜城,加快建设风味美食街、风情酒吧街等项目,形成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特性、城市标志特性和城市文化主题特性的建筑群,打造娱乐先锋的大都会、移步换景的风情街、市民娱乐休闲体验的新天地。
不断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步伐
溧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闵建平
在“十二五”的历史新起点上,溧阳如何进一步利用好所处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域优势、发达的交通优势以及大区域经济优势,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充分释放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成为新时期溧阳文化繁荣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溧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尽快消除制约全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瓶颈”,针对当前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水平偏低、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不足、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不足,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
认识的落脚点是行动。我们确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以“中心辐射、项目带动、轴线拓展、优化组合、特色互补”为原则,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规模化布局,项目化带动,集群化发展,形成溧阳文化产业科学化发展的大格局。
在发展文化产业上,重点打造“六大文化产业”。一是文化旅游业,依托现有基础和文化旅游资源,以运动休闲型旅游为亮点,以度假型旅游为支撑,合理规划未来文化旅游发展。在继续维护、拓展以天目湖、南山竹海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同时,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和景区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印刷发行业,打造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多功能、一站式的现代书城,构建新型出版物流通经营体系。进一步形成以印刷为主线的“文化产业链”,将生产性服务和创意性服务扩展到与印刷相关联的行业。三是节庆会展业,以茶叶节、旅游节为龙头,发展节庆经济,办好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使溧阳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和中欧经济信息发布地。四是传媒资讯业,实施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开发与拓展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产业链,发展综合性传媒产业。五是演艺娱乐业,加快文化经营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演艺业。六是工艺美术业,挖掘“少儿书法”艺术之乡经济价值,做大做强书法、美术产品市场,积极推动工艺美术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
在繁荣文化事业上,抓好一批载体建设。一是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二是打造一批重点文化园区。重点抓好水西军事文化博览园、焦尾琴文化博览园等一批园区建设和发展,通过文化来提升园区的品位。三是包装一批重点文化项目。重点抓好博物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场馆和项目建设。围绕重点文化项目,推动八条特色文化街区的形成。四是做响一批特色文化节庆。通过节庆活动,打响溧阳文化产品品牌,使文化、艺术和商贸融于一体。
在打造文化精品上,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充分挖掘、引进和利用多方面人才,结合溧阳实际,创作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书画、电视剧、地方戏剧、歌曲、小品等题材的精品力作。同时,积极引进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集会和文体赛事来溧举办,扩大知名度,让溧阳走向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溧阳。
在强化服务保障上,完善“四大保障机制”。即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完善宏观管理机制、完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
坚持打好“五张牌”促进文化大繁荣
新北区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长杨光
当前,全区文化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机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全区文化工作实际,努力推动全区文化发展繁荣,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将打好“五张牌”:
一是打好“创建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文明城市建设为主线,广泛宣传和弘扬新时期“江苏精神”、“常州精神”以及“高新区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力和凝聚力,大力提升全区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同时,精心组织各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全区领导干部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努力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二是打好“特色牌”,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把新北区一批知名度高、内涵丰富且具独特性的文化资源作为打造文化品牌的优质资材,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深度挖掘高新区创业创新的各类经验,努力创作出更多健康向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是打好“普惠牌”,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城乡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全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四是打好“创新牌”,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依托民俗传统文化、齐梁历史文化和以创意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化,集合各产业基地和镇、街道的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及区位优势,按照“文化为魂、创意为王、产业为体”的理念,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文化特色鲜明、创意能力强大、产业链条完整、园区竞合发展的“一主、三副、八大园区”文化产业格局,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五是打好“人才牌”,建设一支富有实力的文化工作队伍。将认真研究和出台全区文化产业人才的专项计划,加大引进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借助在常高校和“中韩游戏产业人才培训合作基地”等培训平台,积极培育符合地方特色和需求结构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创新创意、专业管理和营销经纪人才,逐步建立文化产业完整的人才支撑体系。
加强文化建设走出发展新路
钟楼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晓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坚持立足全局、把握原则、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来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在谋划重点文化项目上求突破,在培育地方文化产品上创品牌,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把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到实处。
一、立足全局谋“建设”
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并进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以“三个注重”推进文化建设。一是注重发挥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发挥文化的产业功能,加快产业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二是注重发挥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先进文化影响、教育人民群众,形成奋发向上、诚信礼让、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典型示范,增强新一轮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社会亲和力。三是注重发挥文化建设的和谐作用。广泛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文化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以及各类群体间的相互和谐。
二、把握原则抓“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提高宣传工作的及时性和影响力。加强对舆情的研判分析,积极看成绩,辨证找不足,有效凝聚共识。二是坚持贴近实效的原则。要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学习型城区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等载体,使广大群众潜移默化接受熏陶。三是坚持价值倡导的原则。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促进人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三、改革创新兴“建设”
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来推动文化建设,才能促进区域文化的欣欣向荣。一是体制机制建设同步推进。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建立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统筹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合力推动文化发展。二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齐抓。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扶持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三是存量盘活与增量投入互动并进。用足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落实人均文化经费保障,继续加大投入,使人均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提高。
四、以人为本强“建设”
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着力加强三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人才工作的管理指导,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拓宽用人渠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专业型、经营型、管理型、创作型和复合型等文化人才比例协调的文化人才队伍。三是加强社会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注重发挥社区文艺骨干在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立足于服务基层群众的理念,通过群众的评价来检验文化事业在为民、惠民中的功能和作用,走出一条钟楼文化建设的发展新路。
培育品位文化打造品质天宁
天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月芬
文化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灵魂,更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象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体到天宁,就是要实施好六大工程,进一步培育品位文化、打造品质天宁。
一是文化资源研究工程。我区将通过“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绩效式考核”的办法,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名人名胜名建筑,古寺古塔古运河”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整理提升、重点研究,并且开展相关的文化价值评估,为文化资源转换为天宁文化品牌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加快提升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力弘扬培育新时期“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以及“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的常州市民精神,进一步激励全区人民共同塑造文化之区、品质之区;用道德讲堂引领,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文明创建引导,深化舆论引导、文明言行、公益互助等行动,以文明带动行风、民风、政风的转变。
三是文化服务深化工程。按照“普惠共享”的原则,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开展“幸福广场”等活动,更好地服务全区人民。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积极鼓励、扶持创作反映天宁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整合利用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各方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供给水平,建立完善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整合文化人才资源,发挥特色文化团队、文化专业户、民间艺人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从事基层文化艺术服务;建立高端文化人才平台,引导高端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参与天宁群众文化建设;抓好自身队伍建设,建立以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评价标准,完善优奖劣汰的奖励机制,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五是文化推动发展工程。做实做好以“推进知识更新、服务城市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努力使全区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明显优化,自身素质明显提升,科学发展、联系群众、化解难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做大做特以“文笔塔讲坛”为主要标识的学习教育品牌,组织全区干部,围绕思想政治理论、区域大政方针、发展转型升级、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事关天宁大局的内容,走上讲台,谈学习、谈实践、谈体会,共享知识,凝聚共识,推动发展。
六是文化产业振兴工程。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业态升级,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文化与制造业的互动、与服务业的互融,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区支柱性产业。重点打造以青果巷、中华纺织博览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实现文化与经济、现代与历史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以东经120生态步行街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业,全面启动步行街地下工程,加快推进周边地块招商,致力引进科技研发、服务外包、软件动漫等高增长、强辐射业态;重点打造以报业大厦为依托的文化传媒业,完善周边地块规划、推动业态调整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代表常州水平的新闻传媒、广告传媒。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戚墅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泽阳
结合戚墅堰区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围绕戚区特色文化资源,我们将从以下六项措施入手,坚持科学发展,增强文化建设力度,实现从经济崛起到文化繁荣的大跨越。
一是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大力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开展文化建设专题调研,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挖掘资源,完善规划,科学部署,为下一步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文化思想指引。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教育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培育提炼戚墅堰人文精神,加强典型人物引路,引导干部群众崇尚先进、奋发进取。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三是提升社区文化惠民。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带动,不断推进我区文化社团协会的发展,形成涵盖面广、形式多样、富有活力的社区文化。重点抓好群众性文体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四是推动文化产业突破。根据我区文化资源特点、产业基础条件及区域总体发展前景,逐步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重点开发圩墩公园、丁塘港湿地等旅游休闲文化,培育动漫游戏、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格局。
五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和发扬。将打造圩墩遗址文化精品,创建4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王日曦、汪凯、陈海良等为代表的书法、书刻文化,形成我区文化名片;打造机车工业遗产文化特色,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造园林景点文化精品,探索建设中华成语主题公园,加强对自然景观、文物遗址、人文景点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是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引进高水平文化人才,重点扶持有技术创新、有项目优势、有人才储备的文化企业,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造就文化领军人才、引进外来文化人才、培育基层后备人才,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结构优的文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