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为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制订了五花八门的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应该说这些举措肯定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一直摆在各级政府和科技界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乃至诞生了“钱学森之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没有重视文化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单纯在科技领域解决创新是重要原因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那么文化在创新中的作用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本文对此作些浅显探讨。
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首先在文化层面体现与反映出来。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创新而言,提出问题就明晰了创新的方向,就是拉开了解决问题的序幕。从一定意义上说,提出问题并不比解决问题容易,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问题提得越精准,创新成果就越丰富。
由于文化的传承作用,也为解决实践问题,实现科技创新,提供思路与借鉴。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创新史,重大科技创新发明的启迪灵感看似偶然,其实都可以追溯其源泉。所以重大科技发明者,都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功底,都在文学或艺术上有一定的造诣。
再者,创新内容中的实用新颖,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对文化的理解引领创新,以人为本,表达人性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始终是创新的方向。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当今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电子产品苹果系列。苹果电子产品,在功能上和其它电子产品相比,并不占优势,甚至还不如一些知名品牌,但它却赢得了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论年龄不论性别所有人的喜爱,关键就在于实用新颖美观的工业设计,方便舒畅,直接人心,让人欲罢不能。
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智力本身就是文化的最直接最核心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智力为本,这就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当然,智力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所以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力差异,首先表现在人才数量与质量差异上。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自二战以来,美国从世界各地吸纳的高级专门人才超过50万人。目前美国计算机产业领域半数以上的博士是外国人,在硅谷工作的外籍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的比例达1/3以上。另据统计,在美二战后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中,80%是由引进的外国人才完成的。
文化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具有反思和省悟的功能,在文化裂变、怀疑、反省、批判过程中,创新在不断演进,这差不多成了近代以来人类文明演进的显著特点。文艺复兴打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禁锢,直接催生了近代科技创新高潮的到来。工业化的历程也充分显示:越是创新观念、创新活动活跃的地方,就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越容易形成创新人才集群以及各类资源聚集的中心。18世纪以来,世界的科学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文化观念新旧、创新能力强弱转型的结果。美国硅谷成为世界高科技创新中心,资金丰厚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的体制、文化和用以造就创业者的优良栖息地:硅谷环境和硅谷文化。
文化为创新提供氛围。科技领域里一刻也不能离开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科技领域和组织内的人群普遍自觉认同的、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核心理念、行为规则和精神氛围。这种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内涵、形式、本质和规律具有规范性、典型性和普遍认同性。一旦形成,便是科研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并带有一定的约束力。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干指出:“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一个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强制力量。我们并不老是感到文化强制的力量……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环境
文化为创新提供的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
创新受制于制度环境。所谓制度环境,是指社会处在一个什么样制度下,比如计划经济制度还是市场竞争制度。竞争环境下,科技创新因为需求旺,动力足,科技创新能力就强。追溯两百年来的科技创新史,不难发现,是竞争呼唤和激发了创新。最残酷的竞争是战争,因此,战争催生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核武器是这样,现代高科技中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太空技术等也莫不是如此。和平时期,主要是市场竞争对高额利润的追逐,引发一项一项的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创新对人们生存发展的影响,关系到科技创新能力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但总体上说,全社会竞争还不充分,特别是科技领域竞争压力还没形成,所以创新动力明显不足。我国高校数量全世界第一,我国人才数量也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创新能力却差强人意。
创新受制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等。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差异才有世界的美丽多彩。一个社会如果形成唯上唯书的氛围,对求新求异另眼相看,那么这个社会创新的原动力就会被窒息。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到现在为此,在学术领域,还没有做到百花全放、百家争鸣。科技创新关键就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人们之所以想象力单一,就是对事物价值评价的单一,就是思想学术领域有壁垒。因此,营造创新文化社会氛围,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创新还受制于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指具体实施科技创新的群落条件,包括配套设施及相关知识文化链条。大学之所以成为创新高地,就在于拥有这样的创新文化环境。科技创新到了今天,已不再是小打小闹的革新和小发明,而是一种知识的集成,是多种元素的相互碰撞和激荡的系统工程。忽视科技创新内在的文化生活环境营造,没法速成科技创新力的提高。在全世界,创新都出自一定文化环境部落,如大学,科研所,企业集团等。创新硬环境易造,而软环境却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