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践行“两个维护”,是团结一致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抢抓新机遇、拓展新视野、落实新举措,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从今天起,南通报业推出“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主题报道,梳理总结我市近年来各领域特色亮点工作,剖析提炼现象背后的规律所在,以期引导全市上下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努力办好“南通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南通作为”,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新局面。
11月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
而在当天,隔江相望的南通,2019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台商产业转型峰会正在举办。共享发展新机遇,打造产业新地标,信息技术业界精英、企业家、学者共聚一堂,碰撞思想、交流互鉴、探讨合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南通开发区共同签订华为工业互联网基地项目、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与南通高等研究院合作共建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正式揭牌、北京神州龙芯宣布落户南通联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博览会期间,共有36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项目落户南通,投资总额达214亿元。
曾几何时,有专家直言,南通不可能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然而,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方式在变,唯一不变是南通以“3+3+N”布局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变,长三角北翼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高地正悄然崛起。
目光聚焦,向着未来产业方向
时间回溯到2016年初,市委书记陆志鹏到任伊始,便对南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调研。而在数月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总动员。落实好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调整好南通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成为南通转型发展头等大事。
南通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厚,门类多,优势明显。但同时,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制造业大多处于中低端。一个城市产业多而散,往往难以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少而精,集中力量培育扶持,逐步形成集群效应。
2016年3月31日,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家进行座谈,共同商讨在全市培育5-6个特色重点产业,并希望企业和企业家在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大潮中,抢占市场的先机和市场的制高点。
经过几上几下的调研论证,在数日后举行的项目建设调研成果交流会上,代表南通产业发展方向的“3+3+N”产业首次亮相:第一个“3”,是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第二个“3”,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N”是指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食品、现代建筑等。到“十三五”末,六大产业能够在全国、江苏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1.8万亿规模以上的产业集群。其中,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一张事关南通发展长远、引领南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蓝图逐渐清晰。江海大地上,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勃然兴起。
顶层设计,构建产业崛起生态
对南通而言,发展“3+3+N”先进制造业,绝不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发展高端纺织业拥有产业集群的禀赋优势。从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纺织产业作为南通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1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生机勃勃,中国海门叠石桥家纺城名声远扬。
发展船舶海工产业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船舶修造企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一直保持平稳,产业规模占全国10%左右,中远川崎、振华重工、招商局重工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南通正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多重战略的交汇点、叠加区,紧靠上海这一创新核,对高端产业与高层次人才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强。随着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等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南通已经具备了向中高端产业聚焦发力的牢固底盘。
南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产业、城市、交通三大转型。而在产业转型方面,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南通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加强对“3+3”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强化产业规划、政策、配套等支持,明确年度任务,狠抓推进落实;围绕育链、补链、强链、延链,引进更多高端制造业项目;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南通实施纲要和制造业生产装备升级计划、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
聚焦“3+3+N”产业,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实施“项目攻坚、创新示范、智能制造、互联网融合示范、企业培育、绿色制造、质量提升”七项工程。截止到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9个,1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提出要全力打造“一核两区六基地”发展平台,努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制定出台更具力度的人才安居政策,采取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细分领域的领军型企业、高精尖项目落户……
为了打造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人才8条”及22个配套实施细则、产业转型升级“24条”、科技创新“20条”等一系列政策……
积极推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公共检测平台和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建设,为高端产业发展增强功能配套。全力打造南通中央创新区这一城市创新动能核,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和总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科技企业等纷纷入驻。
落子发力,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棋谱了然于胸,落子掷地有声。
如何把产业转型升级的蓝图,化为火热的干事创业实景?
关键是要明确培育主体。陆志鹏指出,6个3000亿的产业要落实在6个部门里面,各部门要拿出方案和每年的工作计划,深入一线付诸行动。
“3+3”重点产业,分别由市级机关一个经济部门作为主体单位,牵头抓好培育。牵头部门拿出行动方案,确定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举措,形成条块结合、横向联动的整体推进格局。
怎么把产业做大?市工信局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把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作为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培育出一批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聚焦船舶海工产业,推动制造能力提升和产业链延伸。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与日本政田、三菱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成为国内生产锚绞机、克令吊、船用舵机三大船舶甲板机械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大量返销日本。招商局重工大力发展邮轮产业链,在邮轮母港、邮轮运营、邮轮修造、邮轮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全面布局,9月份成功交付极地探险邮轮,海门豪华邮轮制造基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政策指引,开展精准对接,打造一流平台,扎实助企护企。每季度召开高端纺织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举办各类国际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推动建立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标准“领跑者”评价,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向高端引导者迈进。
园区是重点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载体。打开南通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定位一览表,我市重点产业地理布局一目了然。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是模拟芯片及感知产业,新兴产业是大数据产业;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是现代纺织,新兴产业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启东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是精密机电,新兴产业是生物医药;等等。18个园区,几乎都是围绕“3+3+N”来定位产业。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长三角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经济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绿”意盎然。随着美国安思卓、江苏清能、加拿大星动新能源等10余家氢能企业的相继落户,如皋开发区将形成年产6000套燃料电池系统的能力,产业化水平国内领先。随着氢能产业迅速崛起,如皋开发区借力“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的实施,推进氢能小镇建设,再一次超前布局,加速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再到全面商业化的进程,将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化汽车产业生态城。
三年多的磨砺,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高地已初见成效。2018年,全部工业应税销售首次突破1万亿,同比增长20.3%,增幅列全省第2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3”重点产业产值同比增长9.1%,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0.2%,新材料产业增长11.9%,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0.2%,重点产业正持续不断为城市经济发展输出着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