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厚植发展优势

来源:南通日报 2020/4/17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在这场由疫情带来的对企业抗压能力的大考中,如东经济开发区企业展现出了较强韧性。一季度,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05.4亿元。

“科技创新厚植发展优势,撑起了工业发展的‘艳阳天’。”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翟建华说。

贴身服务护航复产

节后一上班,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就进入满负荷生产。作为中天科技集团布局通信、电力、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子项目之一,江东合金得益于上游中天海缆订单激增,生产的高精度铜杆、铜单丝、导体等产品需求旺盛,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7亿元。

“企业之所以能迅速恢复常态经营,离不开园区的贴心服务。除安排专人深入企业驻厂服务,指导部署防疫措施外,区管委会在围绕开工复工产业链条,助力企业解决好用工、原料、运输、资金等方面问题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华告诉记者。这家企业专家和技工家在外省,如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驻点服务“小分队”超前规划,帮助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使这批人员经过隔离,很快投入到工作中。高技能人才的“加码”,让企业迅速步入正轨。2月中下旬以来,江东合金日均产能达800吨,恢复正常产能。

江东合金的快复工、步正轨仅是如东经济开发区“两手抓”“两手硬”的一个缩影。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全区1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产业链链出竞争力

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大功率叶片生产车间内,焊接、涂装、装配……生产重现往日的繁忙。公司副总经理何宏斌告诉记者,在去年底前交付300台套海外、海上订单的基础上,今年公司在手订单已增至500台套。

风电装备制造、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生命安全防护、汽车电子、食品……作为如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东经济开发区已逐步建立起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上,提升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才能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率。叶片只是如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一环。在重通成飞按时有序复工的同一天,风机塔筒制造企业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主机制造企业江苏海装风电有限公司、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制造企业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企业均“转了起来”。一季度,如东经济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应税销售突破10亿元。

疫情之下,如东经济开发区第一时间支持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动起来”,帮助相关中小企业疏通脉络,从而推动全产业链贯通复产。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通力合作,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创新育出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们生产的‘稀土+碳技术’电池订单激增,销售份额超出总额的半数以上。”作为如东经济开发区骨干制造企业,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

“我们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占全年销售额比重的3.5%以上,今年刚刚完成的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针对铅碳低速电动车电池,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耕‘稀土+碳合金技术’,不断升级改造现有产品性能。”海宝电池公司董事长沈煜婷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海宝电池依靠技术进步赢得市场主动权,强势实现逆势增长,今年以来,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25%。

机遇垂青于创新不辍的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市内医院不同程度地出现医疗物资告急情况。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一体式吸氧管、一次性使用无菌敷贴、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一次性雾化吸入器等产品。由于长期与武汉医院合作,接到求援后,2月3日便完成各项手续报批,正式复工,其后,每天向武汉地区发运1000箱产品。

“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氧管可采用一步连接法,方便、快捷、牢固,结合螺旋和快接的优点,还可耐高压。”盛纳凯尔公司董事长马建军坦言,自主研发的产品能为前线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他感到很自豪。2016年,盛纳凯尔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1项,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