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梅坚强”

来源:南通日报 2020/7/1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今年南通入梅早、降水量远超往年,且受上游“长江1号”洪水影响,长江大通站流量持续增加,长江抗洪形势严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水利局以及气象局等成员单位,与有关县(市、区)密切协同,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克难的勇气、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决战决胜“梅坚强”,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梅坚强”降水超历史

科学调度显威

我市今年6月9日入梅,12日起降雨明显增强,到目前共发生6轮强降雨。其中,6月28日-29日和7月5日-6日两轮达到大暴雨级别(最大降雨达208.4毫米,启东市惠萍镇)。入梅以来的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南通市区超过28%、启东超过139%、海门超过99%、海安超过89%,是名副其实的“梅坚强”。

强降水使得河道水位迅速上涨,多条河道水位超警戒线,市防指根据气象预报和会商结果,科学调度,提前预降,及时将城区活水调度转换为防汛调度模式,预降内河水位;同时调度沿江沿海涵闸抢潮排涝,全市主要内河水位均迅速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入梅以来,全市沿江沿海涵闸累计排水量8.5亿立方米。目前除启东部分河道水位超警戒,全市各主要内河水位基本正常,均保持在警戒线以下。

今年汛情严峻,市水利智慧管控系统为防汛工作增添助力。在新落成的南通市区涵闸管理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各个涵闸的开闭尺度、溢水流量等一一显示其中,管理员任意缩放,纤毫毕现。“水利智慧管控系统便于我们实时掌握市区各个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和水情变化,及时作出精准调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局长助理周兴余说。在紧急时刻,水利部门可以通过水利智慧管控系统开关闸门,工作人员只需电脑前轻点鼠标,即可远程实施濠河及周边45平方公里、总计42个小型闸站的精准调度。

新枢纽成“中流砥柱”

节制闸排出17条濠河的水量

节制闸是通吕水系的关键性建筑物,作为通吕运河的通江大门,节制闸承担了南通、通州、海门等地的排涝任务。节制闸老闸最大排涝流量为650立方米/秒,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区引水排涝的能力,2018年10月,通吕运河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并于去年12月底试运行。该枢纽采用闸站结合方案,由1座抽水泵站和一座水闸组成。其中,通吕水闸共10孔,单孔净宽10米,设计排涝流量650立方米/秒,最大排涝流量为1300立方米/秒,是老节制闸的两倍。

6月28日—29日,南通市区最大降雨量达115.5毫米,通吕运河水位快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为防止城区内涝,节制闸管理所密切关注水雨情,迅速响应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指令,29日上午8点45分,通吕运河水利枢纽水闸开启全部10孔闸门,全力排水。此次排水为通吕运河水利枢纽投运以来的第一次开闸排水,闸门开启后通吕运河水位迅速回落,经过2个小时的排水,通吕运河水位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据了解,6月29日和7月6日,节制闸各排了一潮,共排水2500万立方米,相当于排了17条濠河的水量。“项目建成后,我们的排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吕闸提升了消能防冲设施标准,以前上下游水位差超过50厘米,水闸开启安全得不到保证,现在只要水位差不超过两米,我们就能开闸排水。”节制闸管理所所长沈雪梅说。

高潮位超警

险工险段昼夜排查

7月2日“长江1号”洪水形成,受此影响,长江大通站流量也持续增加,9日上午8时,大通站流量达73400立方米/秒,接近1954年、1999年、1998年大洪水标准,相当于7-8年一遇。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7月7日农历五月十七,正值天文大潮,同时受长江上游大通来水增加共同影响,长江天生港站7日、8日连续两天超警戒,高潮位达到5.70米和5.67米,分别超警10厘米和7厘米。

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介绍,南通市长江江堤上起如靖交界,东至启东圆陀角,主江堤全长167.3公里,港支堤全长63.3公里,已全线达50年一遇标准。全市沿江共有10座大中型穿堤建筑物,目前运行工况良好。沿江共有6处重点险工段,分别为如皋新跃涵洞、长青沙西南缘、市区桃园险段、开发区东方红农场、海门青龙港至大新港险段及海门长江北支右岸庙港至新村沙头部险段,为历年防汛抢险的重点关注地段。此前市水利局巡查时发现桃园险段河床刷深,该局立即要求管理单位加强监测,并及时封闭滨江公园观景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