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市行政中心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常州市2011年1—9月预算执行情况和本级追加支出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了市本级追加支出预算草案;听取和审议我市推进国家创新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和报告;听取和审议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1至9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0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5.24%,同比增长27.19%,增收51.53亿元;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89.5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4.15%,同比增长39.17%,增支53.35亿元。市人代会通过的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为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根据1至9月完成情况及四季度税源等预测,预计全市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按省对市及市对区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全年体制内财力预计75亿元左右,年初预算已安排62亿元,预计新增财力13亿元左右。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市财政局建议年内先追加支出预算12亿元,实现年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会议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市1至9月的财政预算收支情况是好的,各级财税部门围绕年初目标任务,积极落实各项支持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加强支出管理,努力保障重点支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财政局对全年收入的预测客观,对财力的测算和支出预算的追加是可行的。
今年1至9月,“一核八园”完成营业收入503.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3.7%,新增3家上市企业,正在培育的上市企业达19家。目前,“一核八园”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1家,新申报“两站三中心”26家,申报各级项目738项,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光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检中心、中科院常州科学与艺术融合技术研究中心、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启动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50多次,达成合作协议210余项。1至9月,第八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共吸引554人(团队)报名,签约项目97个,组织申报省高层次人才计划228项。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市推进国家创新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建议,要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工作合力;要加快创新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健全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科技和金融多层次、多形式合作;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要转变政策导向,严格按照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12项指标进行考核奖励。
近3年中,我市新增高效农业36万亩,新增高效渔业13.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76%和95%,位居全省第三。培育形成花卉苗木、蔬菜、特种水产、生猪、家禽等5个十亿元产业及溧阳白芹、雪山草鸡、高档绿茶等16只亿元产品,建成4个省级、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会议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情况,并建议要进一步搞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宏观规划和指导服务;要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的生态建设;要积极创新信贷支农机制。
5年来,我市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抓住结构调整这个根本,创新节能减排和各项服务举措,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武进区、金坛市和溧阳市先后建成国家生态市(区)。全市环保管理实施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一体化、多元化和常态化举措,初步建成环境监管“常州模式”。2010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入太湖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达到国家“十一五”太湖考核要求,60条市区河道基本实现了“不黑不臭,管理到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与2005年相比,2010年常州市功能区噪声昼夜达标率由50%上升到100%。会议建议,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突出重点、常抓不懈,继续着力解决好环境保护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完善落实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水平;要坚持依法治污,加强法制建设,充分发展人大监督作用。
受范燕青主任委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龙虎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宝中、孙永明、陈伟昶、邵长生及秘书长张水荣等共34名常委会委员出席会议。副市长居丽琴、张耀钢、王成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负责人及各辖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3位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 (任达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