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老小区居民热切盼望加装“幸福电梯”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0/24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耄耋老人和病残者:盼望天天能够“脚踏实地”
  对于一个普通的地球村公民而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最朴素的愿望。可是城市化的进程,迫使不少耄耋老人、病残者难以享受在平地行走散步的自在与惬意。他们为一阶阶一层层的楼梯阻碍,生活半径日趋缩小,整天困于室内,接不到地气,仿佛高悬空中的“笼中之鸟”。
  96岁的程暄生是民盟江苏省委顾问,曾经的农药专家,从省农药研究所退休回到常州。2010年,他从劳动新村拆迁来到万福花园,买的是顶楼的二手房,因为其结构、面积适合他家4代8人同住。虽说一直比较健朗,但毕竟年岁不饶人,如今他已经无法下楼活动了。程的亲家公亲家母一个88岁,一个86岁,也愈来愈怕上下楼。女婿已经64岁,早已退休,全家也没有经济能力重新换房了。搬家的喜悦没有享受多久,爬楼梯的烦恼却也跟着来了。听说有的城市给老小区房子装上电梯了,这一大家子非常希望也能装上电梯。
  花园新村4幢5楼的戴师母今年88岁。她告诉记者:“从这个房子刚造好我住进来,至今已有31年啦。也就是说我爬了31年的五楼,而当时我才50多岁,爬5楼并不感到太困难,而近几年来,我每4、5级楼梯就要歇一歇,从楼下爬到5楼家中,需要一刻多钟啊!要是上下楼有电梯,我每天可以去新村广场健身活动,我还想活到100岁呢。”
  在媒体工作的揽澜说出了他心中的企盼:“父母都已80多岁,10年前,齐整的民居被拆,父母只好去买了清凉老小区的4楼。10年后,父亲终因错过开刀时机导致椎脊突出症,坐在轮椅上的他难以到楼下‘散步’。而每次不得已外出洗澡或看病,都是父亲搭在我的身上下楼的,十分吃力。老小区老人多病人多是现实,老小区这几年改观不小,但我一直想,如果真有一座电梯到达老人家的门口,那将是这辈子两代人最大的幸运了。我的父亲和所有不能行走的老人都将天天‘见’到蓝天和白云了。”
  漫长的楼梯不仅让耄耋老人和病残者无法下楼,也让中年人的孝亲敬老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世纪花园6楼的网友河豚与祖母感情很深,她的遗憾是,无法让95岁的祖母享受更多天伦之乐。她说:“自从我搬进新家,每年都要把祖母从乡下接来住一阵子,那时祖母87岁,身体还算硬朗,但看着老人爬一阶喘口气,爬上6楼几乎累瘫,我真希望有股神力托着她悠悠然登楼。祖母上了楼便不再下楼,关在屋子里闷得慌,趴在窗台上往下看,时常叨唠:‘这房子什么都好,就缺一个电梯。’住的时间不长就吵着要回去。一段时间过去,老人想我,我也想她,又把她接来。祖母一天天更老了,在她92岁那年,再邀她她无论如何不肯来了。想想95岁的祖母因为要爬楼不能来我家了,我非常遗憾,期盼能装上电梯,把祖母接来,让她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
  家住北环南苑5楼的我市女作家墨雪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电梯,无法接年迈瘫痪的外祖母来养老。外祖母在新疆工作了近40年,老了病了,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能看到重孙。孩子上学不可能天天去太太家,如果我家装了电梯,推轮椅上下方便,老人家就可以天天和重孙在一起,颐养天年了。”
  爬楼,成为多层高处的现代家庭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上海媒体曾经有关于爬楼机的报道。记者在我市兆丰花苑见识到了一种家用单臂滑轮,“研发”这个“专利”产品的是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工会主席刘耀忠。
  刘先生家住6楼,3代同堂,房子外观、结构、采光以及小区环境都让他一家非常满意,利用顶楼露台,他不仅养花种草,还摆放了乒乓桌子。2002年刚搬来时,他戚墅堰的父母每年春节都会来住,近几年,80多岁的老人爬不动楼梯了,只能是他们回父母的小房子里看望老人。爬楼也已成为刘先生夫妇的负担,特别是要搬运牛奶、水果、大米、花泥等重物。刘先生是个能工巧匠,便自行“研发”了单臂滑轮,安装在顶楼阳台上,吊运重物。用熟练后,家人觉得比起肩扛手提,这个“专利”产品确实要轻松许多。而刘家每次使用,都引来邻居们围观及赞叹。
  “这纯粹是给楼梯逼的,没办法。只有电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先生得意之余不免叹息。
  电影明星潘虹曾经演过一部很火的电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是社会负重最大的群体,其实,职场压力以及生活琐碎也让这个群体本身无奈地望“梯”兴叹。
  凡是当过兵的人都熟知一句俗话:宁走三里路,不爬一步梯。家住红东二村601室的王先生曾在部队服役多年,他告诉记者:“我有幸参加集资建房,外地人在常州得以安居乐业,虽然每天爬6楼,但还是很开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不如人意,气喘和呻吟取代了当年攀爬时的哼唱与蹦跳。儿子非常懂事,多次对我说一定要努力攒钱,早日让爸爸住上电梯房。为了不给学业负担本来就重的儿子增加压力,我总是装作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我只要带着报纸,爬不动时就坐下来歇一歇,看会儿报。可说实话,每一次吃力地爬着台阶,我都会猜想乘坐电梯的感觉。”
  市一院主任医师徐飞家住在安阳花苑5楼,上下楼常感膝关节疼痛,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老化了的骨关节,经受不住如此经常磨损。疼痛难忍之时,他担心往后年龄越大,膝关节愈加老化,以至于无法再爬楼上下。
  薛先生10多年前买了北环南村的一户顶楼,“那年我刚满50,还腿脚灵便。母亲70余岁了,但也算矫健,说‘就当锻炼身体吧’,天天上下6楼,慢一点,也并不以为苦。10年过去,我已退休,年轻时身上受的创痛遭的累,一一化为老伤,一处处爆发出来。尤其秋冬早春,膝酸脚痛,平地行走尚成畏途,更何况攀登近百级楼梯,其苦何堪!母亲已是80多岁的风烛老人,拄杖行走犹摇摇欲坠,岌岌可危,每次上下楼梯,就如从事重大工程一般力疲神瘁。妻子虽然年轻些,但单位忙了忙家务,常要冲锋陷阵般赶路,6层楼梯就成了需跨越的最大路障。有时负米拎油而登,气喘吁吁上得楼来,面色如土,半响才能说话。许多家庭口角,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爬楼,已经成了住在多层高处的现代家庭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便捷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一部电梯,直接关系市民的幸福指数
  记者了解到,最新的《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J10822-2006)有关“电梯”的章节规定:7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00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也就是说,7层以下的新建住宅不设电梯依旧是符合设计标准的;2003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则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宜设置电梯。三层及三层以上设老年人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建筑应设置电梯,并应每层设站。而这一标准未必能够制约普通民居。
  正是因为如此,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有一大批居民小区是没有电梯的多层建筑。我市老小区究竟有多少?去年我市进一步提升和谐安民工程,惠及全市156个老小区,据市综治办张处长介绍,这些小区绝大多数是没有电梯的。
  另一方面,我市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市公安局统计数据表明,截至去年末,我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首次突破70万,达到70.1万人,比2009年增加2.6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9.44%。距离2007年末我市老年人口首次突破60万仅3年。也就是说,3年内就增加了10万。
  统计数据还表明:全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30.9万人,占总人口的8.58%,比上年上升0.54%;8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2.94%,比上年上升0.09%,上升幅度不大;9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1976人,占老年人口的1.71%。
  住在老房子的老人绝不在少数,还会越来越多。给多层住宅楼装电梯,是惠及众多居民的民心工程。
  上海市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居家养老”研究课题显示,95.8%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养老需要一个便捷、优质的居住环境,因此希望安装电梯的老年人达89.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老人和儿童这“一老一少”的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解除无数家庭老人樊爬楼梯的苦恼,是宜居城市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攀升的重要因素。
  图片说明:被楼梯“逼”出来的民间智慧:刘先生夫妇用自行“研发”的单臂滑轮将一袋花泥吊上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