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化产业报道之一:我市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来源:常州日报 2011/10/25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5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我市三大主题公园都收获颇丰:嬉戏谷6天接待近20万游客,因拥有了中国大陆唯一、世界第二座、360度巨型穹顶的天幕影院——“天幕幻想”,营造风云变幻、神龙争斗、女神幻化等迷幻场景,还有超级互动娱乐体感游戏中心“嬉戏族欢乐港”,一起打造了一座游戏爱好者的天堂。
  千年古遗址所在的春秋淹城,不仅举行了常州首个本土独立音乐节“穿越·爱”,霹雳风火轮、疯狂罗盘、狂野巅峰等经典游乐项目,加上新排练演出的《奄君上朝》,还有大型新视觉水影秀“烟雨春秋”,共计迎来了25万游客。
  而中华恐龙园,凭借丰富、新奇、刺激的游乐设施,则成为了今年黄金周江苏省最赚钱的旅游景区,7天的综合门票收入达到了3500万元,单日最大客流量超过4万人。
  近年来,“无中生有”恐龙园、“借题发挥”古淹城、“变虚为实”嬉戏谷,三座主题公园相继在常州拔地而起,并串联呈现,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模式,被专家称为“常州现象”。21日开幕的由江苏省政府主办的“澳门江苏周”上,这三大主题公园也成为了全省力推的重点文化项目。
  市文广新局局长赵唯强在总结常州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发展时,称其“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速度比较快”。
  文化产业已成为近年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定义文化产业?按范围可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级。“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4个行业大类;“外围层”包括了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3个行业大类;“相关层”则包括了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个行业大类。国务院2009年7月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有: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我市的文化企业数量在快速增加,现已有5000多家文化单位;文化企业的质量在提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目前超亿元的文化企业17家以上,预计2011年能创造近40亿的产值;文化产业的布局,我市已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文化产业的门类也相对比较齐全,3个层次9大板块均有分布;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已从2004年以前的2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十分注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新兴业态也已形成了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被吸引并融入到文化产业领域。”赵唯强这样评价常州的文化产业。
  2010年,我市有4家企业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共获得资金1350万元,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今年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评选结果显示,我市有13个项目获得了总额1680万元的扶持资金,位列12个可比城市第一位。此外,我市还为企业争取到了国家动漫原创扶持资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资金、国家“走出去”项目奖励资金等多项支持,并探索开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
  “十一五”以来,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5%,据统计,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5.25亿,2010年该增加值将达70亿左右。全市文化产业结构逐步完善。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创意动漫、影视传媒、工艺美术等产业优势凸现,体育会展、网络文化、手机报等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创意产业基地、环球恐龙城、动漫嬉戏谷、华夏艺博园、春秋淹城、运河五号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投资近30亿元的现代传媒中心开工建设;文化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全市文化企业达到5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2010年全市文化旅游总收入突破260亿元,印刷发行跨上50亿元台阶;创意产业基地动漫企业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已连续举办八届中国(常州)动漫艺术周,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影视动画生产全省领先。2010年,我市有3家影视企业从事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工作,3部动画片获得第三批优秀国产动画片奖,5部动画片成功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签订销售合同;文化内涵进一步凸显。中华恐龙园投巨资推出大型动漫音乐剧《美丽新世界》,春秋淹城打造了大型实景水影秀“烟雨春秋”,动漫嬉戏谷已于今年“五一”正式对外开放;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社会资本正广泛进入到宝盛园、常州文化城、西太湖智慧谷等文化产业载体项目建设,一大批民营品牌企业脱颖而出,全市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占文化企业总数比重达到60%以上,由国资、民资和外资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常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认真点总结,可以成为江苏省发展的模式。”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此前来常调研文化产业时曾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