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却要命”,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步加楼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人,40多岁,来的时候捂着下巴,疼痛难忍的样子。医生跟他开玩笑:现在给你500万,要不要?他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医患之间的一句玩笑,还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大洞不补,小洞吃苦”。还是‘小洞’的时候,如果及时修补,是最简单、最方便、治疗痛苦最少的。如果等到‘大洞’,那治疗起来就会麻烦许多。
“全国爱牙日”又要来了,就在明天,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还有一个副题,“呵护孩子 预防龋齿”。
本报记者 刘川芬 徐丹 储源 实习生 罗琛 通讯员 陈亮 刘琰 谈祥娟 李凯 周姝
我们邀请了8家医院、口腔诊所的11位专业医生,就你关心的有关牙齿的问题,一一解答。
给我们普及牙齿知识的这些牙医生们,分别是:口腔医院高级口腔专家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张仁国、科教科科长曹寅、口腔正畸科主任沈云娟、口腔儿科主任唐玲燕,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徐天舒,中医院口腔科主任符国新,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王宏,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步加楼,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医生蒋志俊,现代口腔门诊部董事长李祥庆,太平洋口腔连锁董事长刘正秋。
你,怎样对待你的牙齿
在现代口腔门诊部,我们听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理牙,牙便离你”。我们对待牙齿的态度,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牙齿的健康状况。
在这些专业牙科医生看来,常州人对待牙齿的态度怎样呢?
口腔医院口腔儿科主任唐玲燕说:“这五年来,家长对孩子的牙齿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为孩子选择做牙齿整形的人也越来越多,放在多年前,很多小缺陷是不会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的。”
在太平洋口腔连锁,我们还听到了母亲和孩子同做牙齿矫正的事。因为孩子的牙齿矫正得效果不错,也激起了妈妈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的心理,于是虽然年近50了,也决定要来整牙,“把过去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
二院口腔科的医生们说,洗牙的人群这几年是成倍增加的,以前一周也不会来几个人。并且都是因为牙齿有炎症,口气比较重才来。现在不同了,每天的门诊都能遇到四五位要求洗牙的人,并且很多人坚持定期洗牙。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在说,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现代口腔”董事长李祥庆说,在国外,看牙是一种很隐私的事情,需要很私密的环境,并且他们的理念是“翻着日历看牙医”,而不是像很多国人那样“捂着嘴巴看牙医”。他印象较深的是接待过的一些韩国客人,“女儿在出嫁前,母亲一定会为女儿留一笔专款调理身体,而这笔钱中,用在牙齿上的会占据很大一部分。”
“常州人对牙齿的保健意识、对一口干净、漂亮牙齿的追求,都还需要进一步地培养。”口腔医院高级口腔专家诊疗中心张仁国在采访中这样说。来常州工作之前,他在大连一所民营的口腔诊所有5年的工作经历,比较两个城市的老百姓对牙齿的重视程度,他认为常州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成人篇
关键词:牙周病
早期不疼不痒的牙周病,可不是小事
病例回顾
今年暑假期间,一位40出头的妈妈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口腔医院治疗蛀牙。这位妈妈还是具备一点相关的牙齿保健常识的,所以在儿子治疗的时候,也请医生检查了她的牙齿,看看有无蛀牙。医生告诉她,“没有蛀牙,但是牙周病已经有点严重了,需要系统治疗”。
这位妈妈首先的反应是:“没有蛀牙就好,我牙齿又不疼,不要紧的。”
牙科医生的话
牙周病是慢性病,很多病人对疼痛很敏感,牙疼发作的时候,会及时就医;如果面对的是缓慢发展的牙周疾病,在早中期时基本没有痛痒,就是刷牙、啃苹果时牙龈会出点血,因此很多人并不会当回事。等到10年、20年后发展严重了再就医,那时候医生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牙周病的前期表现为牙龈炎,牙龈上出现炎症,牙龈边缘红肿,在刷牙时偶尔会出血。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得不到改变,会发展成牙周炎。轻度的牙周炎已经开始破坏支撑牙齿的牙槽骨,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到了重度的牙周炎,牙槽骨的破坏会让牙齿松动,牙龈开始流脓和出血,口气也会变得严重,最后甚至可能出现牙齿脱落的现象。
不仅如此。牙周炎可不是光有可能让牙齿松动、脱落那么简单,它可不是小事,大量的实证研究已证实,牙周病与全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炎可以影响心脏、肺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
不是危言耸听
1、吸烟是导致牙周病的因素
吸烟者中,患牙周病几率和加重牙周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是由于伴随着牙龈血流量的下降,牙周遭组织的慢性缺氧状态以及活性氧增加等原因,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促使牙周病原菌更快的繁殖。
2、牙周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牙周组织的炎症,以及牙周围的病菌产生的内毒素侵入到血液中后,被认为对动脉硬化的形成产生影响。
3、牙周病和糖尿病也有关系
牙周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另一方面,牙周病也渐渐被认为是可能对糖尿病产生影响。对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机体对血糖的控制能力。
4、牙周病能引起早产
牙周病被认为将促进子宫的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导致分娩出低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这点在其后的“孕妇篇”中,我们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