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读书地,现代学习城。
古时常州人“好读书、明大义”,今天的常州人又积极投身“终身学习”的时代潮流,学习、新知、创新,使常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大好局面的同时,焕发出“满城书香”的魅力,广大市民迈开了“学习化生存与发展”的全新步伐,感受着成长的喜悦、成功的满足和精神的幸福。
3位市民的幸福故事
[丁老师的一天]
每个星期三,是退休教师丁鑫妹最忙碌的一天:8点半前赶到市老年大学,给学员们讲授《老年编织》课;下午在老年大学走进“老年拉丁舞”课堂当学生。丁老师在老年大学的名气可不小,她的班级每学期都爆满。丁老师自加压力,强化教研,推陈出新,让老学员有新鲜感、新学员有亲切感。“其实这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很多学员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互相启发。”说起学习舞蹈,丁老师更激动:“这是我年轻时未圆的一个梦,老年大学开这门课程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我不光自己学拉丁舞,还拉着老伴一起学老年交谊舞,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比上班那会儿丰富多了,开心多了。”
[上网卡积分王]
薛明是钟楼区市民终身学习上网卡积分榜上的“亚军”,上线学习近1年,已经有36万多分。别以为“终身学习”是老头老太的专利,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薛明主要关注的是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我们这代人带孩子没多少经验,孩子还小,碰到很多育儿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我就会侧重选择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自从知道了‘常州终身学习在线’后,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而且许多内容我的孩子都能跟我一起看,一起学,卡通动画形式的讲解,孩子很喜欢。”
据介绍,钟楼区去年底荣获“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称号,江苏省仅两家。目前,网站已经建设了11000学时的课程,而且发出学习上网卡4万张,薛明所在的钟楼区西林街道东岱村发放上网卡300多张。
[30岁的全国劳模]
寒暑11载,安徽来常务工的小伙子高志结创造了“鲤鱼跳龙门”的奇迹:300多人的大车间主任、常州市人大代表、全国劳模……高志结说,企业创办的新市民学校、常州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是哺育他成长、成功的沃土。
高志结所在的江苏洛克电气有限公司,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2003年该企业在全市率先创办“新市民学校”,常年开展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培训及文化体育活动,还开设“道德讲堂”,邀请劳动部门、社区大学的老师授课。这个学习平台,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员工,高志杰深有感触地说:“新市民学校令我脱胎换骨,一路走来,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学习什么时候都不能放下。”而立之年的他,企业专门为他设立了“高志结劳模创新工作室”,眼下,他率领13名技术人员不断攻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贡献才干。
6项全国先行之举
早在10余年前,常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策部署,成为全国最早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中等城市。
“学习型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学习理念的城市,同时更应该是一个相当数量的市民有学习需求的城市。”基于此,我市积极架构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与愿景,即: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此,我市出台了《常州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2年基本构建具有常州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体市民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全民学习目标。
在终身教育体系构架中,我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迄今,至少6个方面的措施为全国先行之举。
一个制度。2008年,常州建立了由教育、人社、民政等14个单位部门组成的终身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围绕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机制建立、理念宣传、资源整合、重点人群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个机构。2009年9月,常州市教育局设立终身教育处,将其作为专门负责推进全市终身教育工作的一个职能机构。
一个网站。2009年,依托电大远程教育优势,建立了“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开展包括课程选择、在线学习、学员管理、学时记载、学分统计等“一站式”学习服务,迄今浏览人数已超过10万人。
一个组织。2011年4月,常州市政府成立全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其他24个相关部委办局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终身教育的统筹指导。
一张卡片。全市范围探索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卡”,使其具有学习情况记录、学习消费、学习奖励、学习统计等功能,并将其与“市民卡”相整合。
一所“大学”。常州依托市电大成立了全省首家社区大学,其功能定位是:全市终身教育的研究中心、全市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和全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信息中心。政府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全市社区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常州用“终身教育”统筹国民教育、非学历教育,“一体两翼”的终身教育体系初见成效。
“学习之花”开遍城乡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和依托,常州社区大学是常州终身教育体系落实的平台和载体。
常州社区大学于2009年成立后,统筹、指导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并在全市社区教育的管理运行、课程建设、支持保障、评估督导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陆续开发了社区教育面授课程300门、社区教育电视课程200讲、社区教育网络视频课程1万多讲。在成立市级社区大学的基础上,我市又积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纵向做到层层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级社区大学、县(区)级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级社区教育中心和村级居民(村民)学校四级网络,同时出台了社区教育机构的建设标准,对符合标准建设的社区教育机构由政府实行以奖代补;横向做到资源共享,依托常州工学院、常州刘国钧高职校等7所院校,成立了首批常州社区大学分校。各分校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结合专业和地域特点,积极向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成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
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终身学习,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乐,2004年,我市创办了“龙城讲坛”,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焦点问题,精心选择题材,邀请名家授课,采用预约登记、领票入场的方式,每年组织开展上百场免费讲座。常州所辖市(区)的“金坛大讲坛”、“濑江讲坛”、“武进讲坛”也都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2009年,常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开设“道德讲堂”,主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主旨,至今已举办“道德讲堂”500余个,举办各类讲座1万余场,受众超百万人次,这种百姓讲、百姓听、百姓学、百姓受用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新时期常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积极探索,为全市500万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了鲜活生动的人生课堂。
常州的终身教育体系还在积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下一步,将依托社区大学建设常州市开放大学,并与江苏省开放大学有效衔接,将常州市开放大学建成社区教育的中心、远程教育的龙头和终身教育的基地,承担起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三大功能,让终身教育惠及各类人群,谱写城市文明进步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