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装修一新的金苹果大庙弄旗舰店将老店新开。
“金苹果”,这个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常州本土西式糕点品牌经历了一时风光、也经历了一时颓丧,如今走到了新生的转折点。
接过这只“腐坏的苹果”
用新任董事长龚艳的话来说,她所接手的“金苹果”是一只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
常州金苹果食品有限公司,于1992年由当时的常州市粮食局开办,初衷只是为了安置一部分从粮食局分流出去的员工。1993年,金苹果开始与台资合作,将台式糕点引进常州。10年之后,双方合作崩溃,台方撤资,而此时,克里斯汀、面包新语、85℃等西式糕点相继进入常州市场,本土品牌“大喜来”经过了7年的发展也已经站稳了脚跟,金苹果逐渐丧失了市场份额,开始走下坡路。到2010年,企业已资不抵债。
龚艳接手“金苹果”时,她得到的只是一个已经失去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几套濒临报废的老旧设备、70多万元的账面债务、43个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跟着国企改制的老员工。
而通过接手之后的深入调查,龚艳更是看到了这只苹果潜在的病症:员工观念严重老化,企业管理不规范,尤其是资金管理不规范。过去几年中由于依靠大量发放卡券回笼资金、寅吃卯粮,造成企业实际负债高达200多万元。
要挽救品牌,更要保住员工
对“金苹果”这个品牌,龚艳的心中充满了回忆和感情:“我是吃着金苹果的面包蛋糕长大的,从我读中学开始,金苹果不仅仅是生日蛋糕,更是礼品,是时尚和档次的象征。”她觉得,19年形成的文化感召力不会这么容易磨灭。
她相信,挖掉烂疮,用爱心浇灌营养液,这只“苹果”就有再长好的希望。
坚定了信心之后,龚艳迈上了寻找专业烘焙业管理团队之旅。因为“金苹果”本身拥有与台资合作的渊源,同时台湾已经对西式糕饼作出了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本土化改良,龚艳最终把寻求合作的目标锁定在了台湾。
同来自台湾的李先生团队经过接触、商洽,这个实力强劲、理念先进且充满信心的团队很快打动了龚艳。但她最后还是拒绝了,双方在员工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龚艳无法接受对方提出的买断、清退全部43名老员工的条件,“我不能把这个包袱甩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况且即便这些老员工拿到了经济补偿,他们回家后又能干什么?”
同样的理由,她又拒绝了第二个接洽的有台资包饼店背景的徐先生团队。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龚艳决定,与任何团队寻求合作,员工问题都必须摆在第一位,只要这43位老员工留不住,就不谈。她说:“金苹果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牌子,必须交由对得起员工、对得起常州市民的团队,必须交由一个心怀仁、善的团队,必须交由一个有社会担当的团队。”
最终,龚艳选择了与愿意保留这43名老员工的何先生团队合作。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业主方和管理方共同努力,背起老“金苹果”这位年迈的老人,为常州人民再打造一个全新的金苹果。
“金苹果”长大了、成熟了
位于大庙弄的金苹果旗舰店已经准备停当,迎接重新开张。细心的市民发现,新“金苹果”的标志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扎着小辫儿的苹果娃娃,变成了有手有脚的专业烘焙师傅的形象。
龚艳告诉记者,这个精心设计的新logo代表着新“金苹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标志着“金苹果”已经长大了、成熟了:脚,代表着新“金苹果”将会脚踏实地;手,代表着“金苹果”将要靠双手诚实劳动,一手托举着蛋糕,就是要做好主业产品,一手竖着大拇指,是要做好老百姓的口碑;头顶厨师帽,代表着新“金苹果”的专业水平将不断提升;而logo外部的圆,则标志着业主方与管理方精诚合作,将公司建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新“金苹果”目前已经投入了120万元进行硬件更新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企业还投入建设员工食堂、员工宿舍。通过全体员工大会、管理人员与员工真诚沟通,制订了全新的企业规章制度,迅速地将人心凝聚到了一起。部分老员工大都在食堂、配送、后勤等新金苹果店新的岗位上焕发了新生,更有不少已离职的员工提出想要回公司帮忙。
龚艳说,新“金苹果”的核心价值观是安全、健康、美味、快乐。她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唤起常州人对“金苹果”的记忆,还常州人一个有自信、管理性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答谢市民、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