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著名教育家、原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

来源:常州日报 2012/9/13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33

南京再往南,出中华门不远,就是铁心桥了。
  三江学院的主校区就在这里。三江学院的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前身)。
  上世纪30年代,民国著名教育家、“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想为“中央大学”选个新校址,一眼就看中了这里:“南望牛首,东望方山,北望紫金”、“大江雄浑,秦淮澄清”。三山两水景致之间,除了挥毫留下一首词,罗先生的“万人大校梦”并没有真的实现。
  “历史的机缘巧合,我们现在终于还了罗先生的愿了。”在来自家乡的记者面前,三江学院理事长、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如此感叹:“教育,又何尝不是圆梦之旅。” 
  这辈子和东南大学的结缘
  1941年初,陈万年教授出生在溧阳前马镇。
  他出生前两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就设在前马的水西村。“我们前马的抗敌基础非常好,群众打鬼子的热情很高。”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陈万年自小就隐约知道“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命运须臾不可分割”。
  1954年,陈万年从镇上的前马小学毕业后,考进了“离城7华里”的歌歧中学初中部。6年之后,乡村少年陈万年作为省溧中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收到了南京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来省城报道的第一天,陈万年就懵了:他和另外30几位同学,在学校的名册上不见踪影。事后才知道,他们这批同学,本来都是清华托付给南工委培的。1960年之后,因为轰轰烈烈的全国“高教改革”的缘故,这项委培计划就被搁置,从此陈万年“就一辈子和东南大学结缘了”。有趣的是,现在的陈家“几乎全家都是东大人”。
  他事后想想,幸亏没有去清华。“南工是5年制,而清华当时是六年制,毕业时值1966年,那里正是文革的漩涡中心。”一项被搁浅的计划,却让陈万年的人生之舟就此避开了许多风浪。
  1965年毕业后留校,陈万年在南工踏踏实实迈开了自己的大学教员之途。此后动荡多年的政治风浪中,陈万年也是尽可能地把自己沉浸在教学业务中,轻易不敢触碰校园外震天响的锣鼓喧天和口号阵阵,他觉得,“学了本领,就是该为国家服务的。”
  在教学业务上兢兢业业的陈万年,终于获得了关注的目光。“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高校的中青年教学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茬口。在学校组织的观摩教学中,陈万年的授课和在业务大会上的发言,得到了一位长者的关注:南工的老院长钱钟韩。
  钱钟韩,钱钟书的堂弟,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在中国创建了机电结合的动力工程学科。他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并为中国培养出众多开拓性的优秀人才。
  眼前这个38岁的年轻教师,历经这些年的政治动荡,却依然能够坚守在课堂。这让从事了一辈子教科研的钱钟韩老人感慨不已。
  两个10年,从高校领导到全省教育主管
  1983年,42岁的陈万年被国家教委任命为学校党委副书记,开始了他在公立高校从事管理生涯的第一个10年。
  在这期间,不得不提及曾风靡科教界的韦钰教授。在“向科学高峰攀登,实现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上世纪80年代,韦钰是家喻户晓的女科学家。
  巧合的是,陈万年和韦钰是“同校同系同专业”。韦钰回国后,在系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从“实验室”到“研究所”,再到成立专门的“生物医学工程系”……韦钰的这一路走来,都得到了已先一步进入系、校领导班子的陈万年的坚定支持。
  1985年,原南工党委书记刘忠德调任国家教委担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陈万年在短暂主持了一个阶段的工作后,于1986年底,45岁的陈万年和46的韦钰,同时被国家教委任命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在国内重点大学中,当时这么年轻的搭配是极为罕见的。
  “同一张文件上任命,又在同一张文件上离开。”陈万年和韦钰,真是缘来缘去皆是缘了:1993年,早先已在3年前兼任中共江苏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书记的陈万年,告别了学习、工作了几十年的东南大学。而同一天,韦钰也离开东大,赴京担任国家教委副主任。
  陈万年担任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以及后来担任省教委“一把手”期间,正值高校体制改革热火朝天之际: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资源重新组合、各地大学城建设如火如荼。
  在他任内,江宁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开始了最初的奠基;扬州大学、南通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高校的整合重组有条不紊进行……从调研考察到拿方案、向教育部和省委常委会汇报、最后到调整、任命宣布,“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松动,那时候是马不停蹄奔走在各地。”
  陈万年记得,扬州六所高校合并时,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次“试水”,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都有几十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前前后后跑了多少次,协调各方意见、综合各种因素,一点不敢马虎。”最后看见“扬州大学”终于顺利挂牌时,陈万年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回顾自己从管理公办高校到管理全省教育的这“两个10年”,陈万年说自己“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组织和江苏教育”。
  三江学院的10年,耕耘在民办教育的沃土
  2003年,已在江苏省人大工作了3年的陈万年接到了这样的邀约:希望他能“出山”,担任已创办了整10年的三江学院“掌门人”。
  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它是1992年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一批退休教授和管理人员发起并创办的。其时,正值三江学院的首任董事长、省政协主席钱钟韩院士逝世之后一年。
  钱老是陈万年的恩师,接过钱老的接力棒,让陈万年备感肩头的份量。按照民办教育管理规定,国家公务人员不得在民办教育机构担任职务。在征得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源潮同志的首肯和鼓励之后,陈万年毅然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担任了三江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现改称理事长)。
  9月到任,10月就迎来了建校10周年的校庆,校庆大会上,陈万年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10年再造一个新三江!”彼时,三江学院只有区区5000名学生。事实上不到两年,三江学院就实现了罗家伦先生“万人大校”的梦想,之后第5年就达到了15000名学子的规模,现在“三江学院”的学子已经达到了18000名。
  “三江传人办三江”。学校创建时,钱钟韩院士曾这样寄语三江学院的师生:“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办学中,陈万年和伙伴们一直笃守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传统,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优先、规范管理、以质取胜”理念,终于将学校办成了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高校。
  在全国民办大学中,他们第一个通过了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我们敢于大大方方把‘三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挂在学校官网上,就是为了让社会检验我们‘以质取胜’的诺言!”今年初,在教育部召开的本科教学工作质量推进会上,三江学院是唯一受邀并发言介绍经验的民办高校。
  在对陈先生访谈的过程中,秘书不时进来汇报新的工作安排,他一一记在备忘录上。对年过七旬的陈先生来说,三江学院可能是他为江苏教育奉献的最后一站了,“我很珍惜工作着的每一天。”   
  人物简介
  陈万年,男,中共党员,1941年1月出生,江苏溧阳人。现任三江学院理事长、党委书记。1965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真空四件专业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副书记、书记。1990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0年起,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其间,1992年-2002年当选为两届中共江苏省委委员;1998年-2002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