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二五”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将增至30%

来源:常州晚报 2012/8/15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7

近日,我国首次发布“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约有3300万,预计到2015年将达4000万人。据我市民政局统计,常州共有失能老人55949名,其中完全失能10743名。
  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这些家庭的失能老人,大多生活于空巢,靠子女护理越来越不现实。而社会化养老机构,远远无法提供足够的护理服务,失能老人,正面临着何处安放晚年的困境。
  据我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将增至30%,达6000余张,以缓解失能老人无人照料的窘境。
  现状:多数失能家庭家人充当“护理员”,独居失能老人晚景凄凉
  73岁的陈秀蓉照顾脑萎缩的丈夫,已经8年了,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因为她自己也患上了高血压。
  陈秀蓉家住兰翔二村,4年前,丈夫开始大小便失禁,儿女工作忙,重担落到了她一人身上。
  看着床边堆满的尿不湿,再想想8年没日没夜的日子,陈秀蓉忍不住拽起衣角拭眼泪:“我这8年,没睡过个安稳觉,经常半夜得起来帮他换衣服……”
  像陈秀蓉这样护理失能配偶的,是大部分失能家庭的现状。曾经的养儿防老,如今却因独生子女难以承担,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全市6626名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晚景大多凄凉,尤其是独身甚至无子女的失能老人。
  87岁的王跃海,40多年前就和妻子分开了,有一个养子,但关系不好,几乎不来往。7年前的车祸导致腿部受伤,王跃海成了失能老人。
  “今天都不知道明天的事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番茄蛋汤是王跃海这个夏天最常吃的菜,一顿吃不完,下顿再吃,再吃不完,留着等明天。“成天就和‘剩饭剩菜’打交道。”
  困难:养老机构无法“照单全收”,贫困失能老人更无处安身
  目前,全市约有1400名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一些重度失能老人因为护理难度大,养老机构并非“照单全收”。
  “部分失能的老人,到点喂吃的,需要大小便喊一声就行。”但重度失能老人,除了要照顾吃喝拉撒,还要注意老人的情绪,因为“有些精神上有问题”。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坦言,碰上患有精神疾病或是重度失能的老人,机构会尽量少收或者不收。
  “精神病人有时候情绪无法控制,万一发生什么事情,会影响到其他老人,而重度失能老人,毕竟护工人手、精力有限,养老机构接收时会很谨慎。”据了解,目前养老机构的护工,对失能老人的护理大多是1对多,一旦有情况比较严重的失能老人,根本顾不过来。
  据几家公办民办养老机构称,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护理费用,要比普通老人高500元左右,达每月1500-2000元。“特级护理”价格面谈,最高5000元也有可能。价格是另一个让经济贫困的失能老人止步于养老机构的原因。
  新北区天禄康复中心居住的35位失能老人,大多数子女在本市,家庭条件不错。刚来一个星期的陈建平,是在巢湖社区的“五保户”,在社区帮助下,才告别了以前十几平米、没电视、没空调、一下雨屋顶漏水的“小黑屋”,来到这里安度晚年。“天禄”负责人称,贫困失能老人,只能通过社会临时性救助才可能实现机构养老。
  前景:护理型床位提升至30%,覆盖全市的虚拟养老院今年启动
  “我市目前共有养老机构96家,床位2110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约4200张。”市民政局社福处处长郑跃生称,“现在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数不到20%,在‘十二五’期间,这个比例将达到30%。”
  即使增加10%,也只多了2000多张床位,对于5万多名失能老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事实上,机构养老只能是针对有特殊养老困难的老人,而大部分老年人只能是居家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一项旨在服务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虚拟养老院计划,今年将启动。
  市老龄办主任杨铁将介绍,虚拟养老服务包括三大类项目:服务类,如家政、小家电维修、室内维修等;事务类,如政府购买的送餐、钟点工、助浴等援助服务;咨询类。
  “部分失能老人将享受政府购买的送时服务,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家中就诊,并建立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专门服务高龄、空巢、失能老人,这些居家养老的老人,只需要按一下紧急呼叫系统,即有护理人员上门服务。这套紧急呼叫系统也将在明年开始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