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信用卡进入快速发展期 15家银行发卡183万多张

来源:常州日报 2012/5/14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1

1986年10月,中国银行发行长城信用卡——国内通用的人民币信用卡就此诞生。与此同时,我市也开始进入“信用卡时代”:截至今年3月,我市15家银行,共发放信用卡183.72万张,其中贷记卡166.04万张,准贷记卡17.68万张。
  26年的时间,信用卡在我市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一开始银行费力推荐、商家默认接受、百姓将信将疑的尴尬状态,转变到现在银行着力服务、商家积极配合、百姓主动办理的共赢局面。
  准贷记卡正在退出
  据了解,中国内地指的信用卡广义上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大类;狭义指贷记卡,也就是国际上所称的信用卡。真正的信用卡,即贷记卡,具有以下特点:不鼓励预存现金,先消费后还款,享有免息缴款期,可自主分期还款(有最低还款额),加入VISA、MASTER等国际信用卡组织以便全球通用。
  事实上,1986年中国银行在我市发行的长城信用卡,就是准贷记卡。据了解,中国银行从国外引入信用卡产品时,国内个人信用体制并不是很完善,因此中国银行将国外传统的信用卡存款无利息,透支有免息期更改为存款有利息、透支不免息,从而使准贷记卡兼具了贷记卡和借记卡的部分功能。直到2004年,中行才发放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不过,由于准贷记卡能代扣水电煤气等居家费用,市民觉得方便就逐渐接受了。”建设银行常州分行信用卡中心业务部经理杨文强解释道,“当时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发行的都是准贷记卡,大家习惯称之为信用卡,它确实也具备透支功能,但额度小一般只有5000元,而且还没有免息期和最低还款额。”
  杨文强感慨,准贷记卡毕竟是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品,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使用量、使用意义都在逐步减小:“到现在总数也不满13万张了。”
  市民从不放心到抱团刷,商家从不支持到主动要
  “1990年到中行工作时,我有了第一张信用卡,那时朋友还开我玩笑,称有身份的人才能办信用卡。”中国银行常州分行银行卡部产品经理严莉告诉记者,那时候大家对信用卡的使用意识还不强,也就出差时会把钱存到卡上带着,觉得方便也安全。“在我市,第一个发行贷记卡的虽不是中行,但却是如今贷记卡发卡数量最多的,达41.6万张。”
  朱映霞是购物中心资深收银台长,已在此工作了20年,谈到刷卡消费,她感触颇深:“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开始有人会用信用卡消费,但一天也难遇到一两个。据统计,2006年有25%的客人付钱时会刷卡,现在有65%,特别是高端奢侈品消费,刷卡比例达75%。”
  私营服装店老板咪咪说,刚流行刷卡那会儿,很多商家都不希望客人刷卡付钱,因为商家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手续费,她们还庆幸自己小店没POS机。“现在只要开新店,我们都会主动去银行找人装POS机,有些客人嫌我们不能刷卡,逛都不愿意逛,跟这损失比,付点手续费算什么,就当降低收到假钞风险,省得找零麻烦呗。”
  “人情卡”几乎已灭绝,信用卡选择更自主
  “那时我哪里懂什么信用卡啊,朋友请我帮忙,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从事业单位退休在家的张阿姨坦言,自己当初确实帮忙办了好几张“人情卡”,不但从来没用过,还怕被扣钱专门跑去销卡,挺折腾的。“不过,现在我们也学着用信用卡啦,不少地方刷卡就能有优惠,我们老同事聚在一起还会交流,哪个银行的卡有什么特别的优惠,研究好自己需要的再办。而且,有些信用卡刷几次就不用付年费了,我儿子还帮我设定了自动还款,也不担心会罚钱。”张阿姨略带得意地说。
  不少银行坦言,信用卡在我市开始大量发行时,确实有部分信用卡是工作人员推荐给自己的朋友、亲戚办理的,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体验过程。但随着信用卡产业在我市不断发展,近几年,市民对信用卡的认识日益增加,已会自主选择办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用卡,“人情卡”也随之趋于灭绝。各行都着力于服务的比拼上,努力让信用卡卡面更精美,为持卡人拓展更多权益,组织推广各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