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南通主城区,在长三角地区交通路网互联互通的态势下,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近年来,崇川区坚持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双轮驱动,楼宇经济和集聚区建设快速发展,吸引和承接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显著增强;依托自然生态、人文底蕴,秉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在优化布局与提升品质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全面改善。
2016年,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亿元,是2011年的1.62倍、1.43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5%,比2011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0项经济指标全市第一。
项目为核,助推经济质态脱胎换骨
2016年,崇川区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招商两条主线,认真谋划经济工作,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在有限的空间里,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主城区发展之路。全年共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9个,其中工业项目6个、服务业项目53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96.7%、100%和220.8%;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0.3亿元,服务业完成投资82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27.9%、158.5%和241.1%,全面超越目标任务指标。
全区工业项目单体规模名列全市第一,其中富士通晶圆凸块(BUMPING)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完成设备投资约8亿元,是全市最大的单体技改项目,也是全市为数不多的总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之一。服务业完成产业项目个数全市第一,累计完成投资额全市第三,其中新兴服务业类全年共完成35家,完成投资额56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为全市第一。引进全球最大的外贸综合性服务平台——阿里巴巴一达通,落户3个月时间内完成营业额突破2个亿,税收近3000万元。
五年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2%,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5.5%,产业链向高端持续攀升。二三产业比例调整至28∶72,新兴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8.3个百分点,物流业营业收入和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增长1.5倍和12.5倍。实现楼宇全口径税收42亿元,税收贡献率达到2100元/平方米,税收超亿元楼宇从2013年的1幢发展到11幢。
全区坚持狠抓项目招商不懈怠,强化项目有效投入的支撑作用。区成立项目招商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招商、考核三个专项小组,切实加强协调、全力推进。2016年,全区共招引项目321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家,阿里巴巴一达通、晶化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南通视界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礼爱健康养老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我区,还有任港RBD滨江开发、北控清洁能源战略合作、马来西亚联邦家私等20余个项目在谈在推进。
作为主城区,崇川正处于南通打造创新之都和建设中央创新区两大发展机遇期,更处于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的叠加期。全区将进一步把准创新之都发展定位,主动放大中央创新区辐射和极化效应,调优项目布局,加快建设醋纤六期、云创中心、同济大学科技园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通富微电、南亚塑胶等技术改造项目。加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重点跟进美国EFI打印机项目、微型涡喷发动机项目促落地。紧抓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机遇,通过加快产业对接、强化平台对接、完善机制对接等方式,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接轨上海,把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确保综合实力在长三角13个地级市中心城区中持续领先。
民心为要,打造主城市民雅致生活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城建工作,既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更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16年,崇川区围绕全市“三城同创”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建设从功能型向生态型转型。
依托《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三把锁”监管制度等系列举措,一个个环境优美、造型现代、质量过硬、配套齐全、售后服务周到的安置房小区在崇川拔地而起。2016年全年,崇川区共交付安置房项目9个211.3万平方米,7000户拆迁户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
顺心民心、紧贴民需,一个个民生工程加快推进。2016年崇川区共完成新桥北村等7个综合整治类和虹桥南村等105个民生急办类老小区整治项目,仅停车位就增加了3100个,有效缓解了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完成段家坝新村等13个积水点改造项目,居民彻底摆脱了水淹水臭的烦恼。以“建街见景”为目标,崇川加大投入打通“微循环”,竣工濠西园西侧路等17条支路,努力打通交通瓶颈,缓解城区拥堵情况。
围绕“生态·文化”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按照“水系为脉、自上而下、先截后疏、水景交融、市区联动、部门协调”思路,全区完成11条河道截污和11条河道整治,疏浚河道11.5公里、土方23万立方米。狼山艺术家创作基地、狼山生态停车场等10个绿化景观项目和青年东路北、星明路西等8个小游园的陆续投入使用,更是让崇川百姓体验到了花园城市的雅致生活。
2016年,崇川区筹划已久的“阳光征收”政策从纸面来到百姓群众身边。全区拆迁项目通过对征收(搬迁)信息、到户数据、政策规范、激励办法、补偿情况、运作流程、监督渠道、工作纪律八个方面的公开以及建立征收工作组、群众监督组、综合攻坚组“三个小组”,履行党员干部先行、违章违建先行、重点项目先行、出租资产先行“四个先行”,开展斩尾行动、治违行动、清租行动“三大行动”等系列创新举措,将“公平、公正、公开”践行于整个拆迁过程的始终。全年累计签约3126户、面积83.83万平方米,其中民居2834户、54.78万平方米,非居292户、29.05万平方米。在“三城同创”重点项目10月份考核中,崇川区位列全市第一。
创新为魂,优化社会治理引人瞩目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近年来,崇川区总结了十余年社区建设的经验,探索以“四位一体”(法治为纲、德治为魂、服务为本、自治为基)的方式构建城市社区建设新体系,即从设施建设、体制建设、队伍建设、社团建设等方面“打桩夯基”,打好打牢基础,向法治、德治、服务、自治“四位一体”的“建房造屋”体系化建设过渡。
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基础上,崇川区将基本服务项目沉到社区。建立文化活动场所,政府为其配送文体培训、文体活动;区政府和街道定期定额投入资金,以“公益创投”、“微项目定投”等形式,助力社区社团开发、承接、实施政府服务项目。建立“一办一委三室”,即社区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警务室、律师工作室、信访接待室,社区有了依法处理各类矛盾的法律服务平台。围绕基层执法综合化,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将执法人员、社区干部、邻里理事长、街长、保洁员、志愿队伍等力量整合起来,实现“综合执法驻社区、管理服务零距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以德治国的重要方式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崇川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德治中的功能与作用,对优秀志愿者、崇川好人、文明新风典型进行表彰,志愿服务时间可兑换物品或服务,优秀志愿者可享受子女优先入托入学、外出疗养、绿色通道就诊等待遇。制订社区群众评议工作实施办法,使评议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守,还把群众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执法人员、责任医生、社区律师等人员工作考核挂钩,作为项目实施、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位一体’的社区体系建设,不仅给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架起了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而且明确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事项,形成了制度保障与制度约束,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与激励之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载体与平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事项就能做实做好,大大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效能。”崇川区委书记吴旭说。近年来,崇川区先后荣获“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走入中央党校讲堂,被《人民日报内参》《人民论坛》等国家级媒体推广,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南通调研时,更是给予了肯定——“值得复制和推广”。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崇川正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全区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面接轨上海、推进跨江融合,把崇川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首位区、协调发展首善区、创新发展高地、宜业宜居福地、生态文化胜地,早日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