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业步入4.0时代

来源:常州电视台 2016/1/2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12

智能制造是提升产业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常州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在推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的过程中,引领常州工业逐渐步入4.0时代。
  大投入催生“常州智造”大发展
  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箱体加工车间里,三个机器手上下翻飞,自动喷凃、焊接、上下线一气呵成。作为国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太平洋电力公司于2013年投资建设“数字化工厂”,如今的一条生产线上,基本上只要两三个人值守。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公司操作工马海峰介绍:“每个员工在干活的同时要戴着口罩,而且都是手工焊接,现在全是智能化,上了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对人员的身体环境也比较好。”
  如今,太平洋电力已经成为国内高铁牵引供电设备的重点供应商,在深圳地铁、南京地铁、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里,都有太平洋电力的主打产品 — 新型配电柜,去年出货三千台、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公司制造部经理左剑松告诉记者:“智能化设备提升后,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跟ABB、西门子、阿尔法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而且我们的地铁产品占了世界上70%的份额。”
  近年来,瞄准生产更智能化、集成化的产品,常州工业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瑞声科技购置了机械手、仿真耳等设备,改善一线生产效率;长海股份启用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焊接机器人,打造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系统;常州亚玛顿则引入智能化机器人构建原片玻璃的上下片系统。
  2015年,全市企业购置设备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198家,其中朗盛、瑞声光电和中天钢铁等14家企业,设备购置费用超过一亿元,累计完成设备投资30.6亿元,占全市企业投资比例达19%。
  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机器换人”、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提升,从2014年起,常州在全省首创推动企业“三位一体”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33家市级智能车间(工厂)、24家省级智能车间(工厂),其中省级智能车间数列全省第二。
  三分天下“常州智造”撑起一片天
  如今,小到美国家庭里用的割草机,大到澳洲沙漠里的光伏电站,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消费常州“智造”的产品。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为国内外20多家知名汽车厂商配套,成为国内汽车车灯行业龙头企业。由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车灯生产智能制造”项目,现在已经“开花结果”,在20多条生产线上,从物料运输到产品制造,全部由衍架机器人完成,流程统一规范。
  智能电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农业装备、智能机器人,这些常州叫得响的智能制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步入发展快车道,助力常州加快建成中国智能装备制造名城。
  目前,常州变压器产量占到全国12%,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45%,车辆内装系统市场占有率60%以上,车载电控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常州还是国内重要的工程机械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农业机械产品约占全国销量的六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省领先,铭赛机器人是目前国内电子电声和制造行业自动化方案主要提供商,企业每年保持50%以上的发展速度。
  2015年,常州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703家,实现销售收入4163亿元,其中智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
  市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朱岩介绍:“常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把智能制造作为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智能制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2015年常州有33家企业作为智能制造的示范企业已经公布了,我们在输变电、工程机械、农机等一些领域的智能制造装备,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