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市政府都要为百姓落实诸多民生实事。2011年,我市的60项重点工程建设已近尾声,上期《问政》,报道了我市民生实事中的路网、公交、就业、安居、停车五大主题,本期《问政》,记者又现场追踪了清水、市容、电网、教育、助残五大民生工程,这些实事办得怎么样?不妨来听听受惠百姓的讲述吧!
核心词:市容
“垃圾站臭气少了,居民住得也舒坦。”
中国常州网讯 “臭了10多年的垃圾中转站,终于不臭了。不过,垃圾站存放的终究是垃圾,今后的管理还得跟上。”勤俭村36号的梁国中这么说。站在一旁的陆老伯也感叹道:“臭气少了,终于好过个舒坦年了。”
在博爱路垃圾转运站,记者看到,生活垃圾通过收集斗直接压缩至储存箱内时,机器上方的除臭喷淋装置同步启动,此时的收集闸门自动关闭(如图)……记者看了一下手表,生活垃圾从收集、压缩、滤液到存储,整套动作只需3分多钟,几乎都是在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的。据市环卫处的张备介绍,这是我市目前最先进的全封闭液压式垃圾压缩转运机,具有自动、高效、环保、耐用、操作简便、运行经济的优点,既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垃圾的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减少了。
据了解,我市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2000多吨,而现有的垃圾转运站,垃圾存储设备陈旧、简陋,缺少必要的环保措施,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市城管局2011年正式启动生活垃圾转运站改造一期工程,在天宁、钟楼、戚墅堰区范围内的博爱路、彩虹城、站北、同济桥、茶山、金色新城、西新桥二村、龙江路、青洋花园等处,新建和改造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部采用水平式直接压入装箱工艺,有效降低了垃圾转运站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新闻纵深:
市城管部门2011年更新、替换道路果壳箱2290只,维修转运设备21套,整改垃圾运输车辆46辆,更新道路清扫垃圾收集车260多辆、生活垃圾收集车30多辆,维修破损店招和广告牌560余处,整治高速公路沿线等户外广告448处,全面梳理全市338个报刊亭。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9条新建道路,会馆浜路、星园路等5条未整治道路,劳动西路等5条第一批已整治道路两侧进行整治与提升。新建2座、改扩建3座垃圾转运站,完成生活垃圾调度中心主体建设。去年1-10月,市区共处置生活垃圾70.81万吨,其中焚烧65.08万吨,实现发电量16745.82万度;卫生填埋生活垃圾5.73万吨,同时填埋处理垃圾焚烧残渣8.86万吨、飞灰0.8万吨。
核心词:教育
“上课都能用视频了。”
地点:兰陵小学受访人:六(2)班的蒋建国、刘千育等同学
现场实录:
走进兰陵小学,感觉一切都是新的:两幢崭新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乒乓球馆、偌大的学生活动共享空间(如图)……六(2)班的蒋建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搬进新大楼,感觉整个学习环境都变了。教室大了,还有电视机,窗台上还摆着绿化,老师上课用上了电脑投影仪,比原来在黑板上写清楚多了。”刘千育等同学在一旁抢着说:“学校里的安全标志多了,绿化植物也多了,连厕所都很干净呢!”
据兰陵小学校长薛文兴介绍,始建于1980年的兰陵小学,目前拥有7个班级、634名学生。由于原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小,每个教室面积也小,无法容纳辖区范围内学生的就读要求。天宁区委、区政府和教育文体局对此非常重视,在多次实地视察的基础上,于2010年初启动了学校改扩建工程。经过近2年时间的建设,新校区正式落成,新校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8600平方米扩至1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也由原来的3700平方米扩至现在的14480平方米,现拥有教室30个、各类专用室18个、体育馆和各类辅助用房。薛校长说:“教学楼建造时,我们着重每个细节,确保学生安全:一是每层都为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活动共享空间;二是每层都设有两个男女公共厕所,且留有缓冲空间;三是外墙砖连接处,都用铝合金进行包边处理,避免尖角误伤学生;四是应急楼道灯盖板由玻璃改成了有机玻璃;五是加宽了教室窗台,可适宜摆放绿色植物。”据悉,现在每个教室的面积都由原来的55平方米扩至70平方米,不仅教室宽敞明亮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也更大了。扩建后的兰陵小学可容纳30个班、每班40名学生的就读。
新闻纵深:
2011年常州教育服务惠民水平跨上了新台阶,大力推进了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了22个重点工程和26个学前教育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建设、改造校舍面积达30万平方米。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小班化教学试点,全市基础教育阶段省级优质学校达407所;统筹安排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完善帮困助学体系,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作业本费,对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对全市特困家庭幼儿及孤残幼儿每人每年免收保育教育费1000元,共完成各类资助2554万元。举办各种普及性公益活动,如“常州公开课”、“龙城心理讲堂”和龙城网校公益讲座等,受众超12万人次。
核心词:电网
“电压平稳,生活也舒心!”
地点:西夏墅镇水塔口村委受访人:水塔口村139号的商雪良
现场实录:
“这两年,一到夏天或冬天用电高峰,家里能打开的就只有电灯,有时甚至连电脑都开不出,空调就甭提了。自从上个月电网改造后,村里200多户村民‘用电难’问题解决了。”水塔村139号的商雪良一边讲着农网改造前后的变化,一边带记者来到他家房间,拿起空调遥控器,按了一下,高兴地说(如图):“记者你看,空调好开了吧。现在,家里的所有电器都可以正常使用了,能安全、平稳地用电,是件很幸福的事。”其他村民也说:“电压稳了,生活也舒心!”
罗溪镇供电所所长张卫平告诉记者,今年,罗溪片区共投资1064万元,对水塔口村委、东南村委等35个村委、罗溪镇、西夏墅镇2个乡镇的88台配电变压器进行了全面改造,解决了农村低电压问题,惠及农户达10000余户。张卫平说:“造成这些乡镇‘低电压’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原有的电网线径比较小;二是一台变压器承担的供电半径过大;三是每户村民家里的电器增多,用电负荷大。自从1999年我市首次实施农网改造以来,虽进行过多次农网改造和提升,但片区改造速度还是跟不上村民的用电需求。所以,近3年来,供电部门按照高标准的要求连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到目前为止,低电压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停电、拉闸等尴尬事已成‘过去式’。下一步,主要从优化用电环境,缩小供电半径、均衡分布变压器点来考虑,真正让村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新闻纵深:
为加快我市电网建设,供电部门在强化内部管理与考核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坚持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并举,满足需求和完善结构并重,打造坚强智能城乡电网,着力解决配网供电设施超载、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截至2011年11月底,开工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97.1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80.6公里;投产变电容量154.3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96.04公里。建成投运500千伏茅山变电站,扩建投运500千伏武南变电站,开工建设500千伏溧阳变电站。提前投运地方用电急需的220千伏余桥变电站、运河变电站和110千伏龙潜变电站、嫩江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36项输变电工程。武进先后投运了110千伏嘉南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武澄变电站、110千伏龙潜变电站等电网工程,加大配网建设和改造力度,优化了武进嘉泽、焦溪、河口等地的电网结构,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有效解决了配网“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为改善2011年夏季用电高峰低电压的情况,经过努力,14项2011年迎峰度夏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建设目标,在2011年网供负荷增长20%的情况下,迎峰度夏期间重载线路仅27条,占全部线路条数的2.1%,较2010年84条下降68%,未发生一起配变过载损坏故障,确保了常州在夏季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目前,供电部门已提前启动2012年的建设任务。
在推进我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2011年又有5个镇、90个村达到电气化指标,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电气化镇和涉农街道达37个,创建率为65%;创建电气化村达590个,创建率为53%,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把农村发展的供电环境推进了10年以上。
核心词:助残
“轮椅、吊环、拉杆,一件都不能少。”
地点:青山湾小区23幢丙单元503室受访人:残疾人郭占奎
现场实录:
61岁的郭占奎因患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肿胀、无力,无法行走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虽然每月有1500多元退休工资,但常年服药所需支付的药费,使他一家陷入困境。因病致贫,他家一直是青山路社区关注、扶持的对象。2011年,我市各级残联开展“三进家庭”服务,郭占奎便成了无障碍设施进家庭的受益者,残联先后为他配备了轮椅、吊环、拉杆等无障碍设施。看到记者来家里采访,郭占奎感激地说:“配的这几样东西太实用了,一件都不能少。坐上轮椅可自由‘走’动,吊环也可活动筋骨,你们看,多灵便呀(如图)!”天宁街道的吴翼告诉记者,他们整个街道已有25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无障碍设施进家庭的关爱服务。
新闻纵深:
康复服务进家庭、居家安养服务进家庭、无障碍设施进家庭的“三进”服务,是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制订了推进计划,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帮助解决工作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经过努力,2011年对1047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指导,对1433名残疾人进行了辅助器具适配,对10700名残疾人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为市区792名低保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为1023名乡镇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33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同时,也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处理办法》等文件,对精神病人提供政策保障,为低保、低保边缘、重症对象以及原享受免费服药的外重症对象全面纳入补贴范围,换发救助卡625张;残疾儿童康复也进一步扩面提标,完善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设施,全年共接收全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93人,康复训练建档率100%。出台了《常州市扶持残疾人“家门口创业,不出门就业”实施方案》,落实扶贫基地5个,扶持1200多残疾人自主创业,相继开办电子配钥匙、高档皮具修理、服装修补、盲人按摩等18项培训班,培训学员达485多人,完善了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建设,以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核心词:清水
“走在河边,心情都不一样。”
地点:戴溪河、崔家浜河畔受访人:洛阳镇戴溪村委西街82号的杨如英、降子村108号的何盘兴
现场实录:
戴溪河两岸,水杉木筑成的生态护坡驳岸,将河道装扮得别有风味(上图)。洛阳镇戴溪村委西街82号的杨如英告诉记者:“这条河已臭了很多年了,老百姓年年都投诉,但一直没能解决。我们总以为这条河治不好了,想不到今年镇政府花大力气,治好了黑臭河,我们走在河边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据了解,戴溪河是全长3公里的一条断头浜,呈工字型,南与武进港相通,北与虎臣河相连,东与武进港建有翻水站,是戴溪镇的主要纳污河道。因两岸企事业单位及集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不到位,导致水质发黑。洛阳镇镇长丁晓红说:“区委、区政府下了决心,一定要在2011年让这条河清起来。5月中旬开始,我镇共投入资金120万元,从四个方面入手治理:一是河道清淤,一共挖污泥4100立方米;二是污水接管,对32家工业企业、8家餐饮、5家事业单位和150多户居民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接管,集中处理;三是管网建设,在原有主管网的基础上,新建了2.62公里支管,确保镇区范围管网全覆盖;四是岸坡整治,新建生态驳岸120米,种植绿化638平方米,改善河道沿线环境。”
在崔家浜旁的金鸡花苑小区,记者向居民们了解崔家浜整治前后的变化时,居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魏先生说:“我原来从这河边走时都是捏着鼻子的,现在,我每天都在这里散步,用‘天上地下两重天’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条河边的降子村108号的何盘兴老人形象地说:“原来比茅坑还臭,现在闻不到臭气了。河两岸的菜田、垃圾堆看不到了,都是绿化带,多亏政府帮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据武进区环保局副局长徐惠介绍,武进区今年共对大学新村景观河等15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通过清淤活水,疏通河道;建闸设管,截流污水;雨污分流,严控污源;岸坡植绿,修复生态;取缔排放口,减少污水排放等措施和手段,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美化了环境。
新闻纵深:
市河水环境提升工程2011年如期完成。在河道整治年度任务中,60条市河中的59条实现“不黑不臭,管理到位”,41条外围黑臭河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总体有所改善。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适时对河道进行换水,大力引长江水入市河,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河道水质。加大了截污力度,建设完成污水管网50公里,建设罗溪镇污水收集管网和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等项目。完成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工程,整治面积184.67平方公里,受益人口8.87万人。对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通过排查污染源等,实施“一厂一策”分类整治,完成7家废气重点源的搬迁或停产、37家重点源的废气整治,拆除中心城区286台懒汉炉,完成38台燃煤锅炉改造,完成1867辆“黄标车”更新淘汰,完成74座加油站和89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坚持周研判、月通报制度,及时开展环境信访压降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了源头预防、定期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等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疑难信访挂牌督办机制,对重点区域、企业及越级、重复信访问题实施了挂牌督办。